第104部分 (第1/4页)

半路上,海面才传来第三声爆炸……

翌日清晨,中港附近的海面上。一个月以来,第一次没有响起大炮的轰鸣,没有飘起炮火的硝烟。昔日趾高气扬的鬼子军舰没有了耀武扬威的本钱:浪速号舰体有些倾斜,看起来损坏得颇为严重;吉野号船体中央被炸开一个大洞;秋津洲号船尾也因爆炸而一片狼藉。三艘被炸的日舰都有不小的人员伤亡,只有高千穗号,因水雷上的藤环松动脱落,脱离了麻绳的牵引控制,而不知漂流到了什么地方,侥幸逃过一劫。

“04”号方案虽然没有炸沉敌舰,但在军事上的意义却极为重大。从局部看,它给与日本海军澎湖舰队以沉重的打击。澎湖舰队是台湾战争初期成立的,是由常备舰队抽调吉野、浪速、秋津洲、高千穗四舰;从西海舰队抽调赤城、武藏二舰;7号、13号鱼雷艇,并配属了联合舰队的护卫舰爱宕号和摩耶号,以及海军直属的军港警备舰筑波、干珠、馆山、满珠四舰和通讯舰八重山号、附属舰天城号共十六艘战舰拼凑起来的,吉野号为旗舰。其中,筑波、干珠、爱宕、摩耶四舰驻守基隆,负责海峡北部海域;馆山、满珠、八重山、天城四舰守卫澎湖,负责澎湖周边海域;可以机动作战的只有八艘舰艇,既要负责封锁海峡南部海域,又要协助陆上南进。如今包括旗舰吉野在内的三艘日军最精锐的主力舰返回日本本土修理,一下子使得澎湖舰队的机动作战能力大受影响,严重削弱了其支援陆军作战,封锁台湾海峡的力量。

从战略大局着眼,中港水域水雷战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影响极大。不但沉重打击了侵台日军的士气与信心,使台湾总督府和日本大本营受到了非常大的震动,而且再一次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注意力,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外界支持,赢得了一枚重重的筹码。

第二部怒海潮生第五十七章悬崖百丈冰

自尖笔山防御战打响以来,抗日联军采取轮流换防的方式,始终只在一线阵地上放置三分之一的兵力,既保证了参战部队一直保有充沛的体力,又不致有生力量过渡消耗。而日本南进军虽然在人数、武器上都处于上风,但面对着竹南地区狭窄、险峻的地势,以及抗日联军别出心裁创造出来的地下坑道,不但根本无法将他们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损失巨大,伤亡人数已近五千。尤其是大埔村反击战和中港水雷战之后,日寇的气焰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攻势也一下子松弛下来。交战双方在竹南战场暂时形成了不进不退的胶着状态。

12月29日午后,紫禁城景仁宫。

光绪正在书房批阅着奏折,内奏事处的太监急匆匆送来了一份儿紧急电报。读着电文,光绪有些苍白的脸上忽地泛起一阵晕红,眉头也不由得紧皱起来。

看到皇上脸色不好看,坐在一旁的珍妃关切地问道:“皇上,是台湾的消息?”

点点头,光绪惆怅地叹了口气:“两江总督刘坤一发来电报说,我们给台湾运送弹药补给的船,又被日舰给击沉了一艘。文卿,你说没有枪炮弹药,台湾这仗怎么还能打得下去?”

听光绪如此说,珍妃心中一惊,脱口说道:“运输船又被鬼子炸沉了?这已经是半个月以来的第三艘了,邢亮他们如今的压力可是太大了!”

光绪愤愤地说道:“可不是嘛!近一个阶段,台湾的战事极为紧张激烈,弹药的消耗亦非常大,可咱们却丝毫也帮不上他们的忙。唉!如果咱们的北洋水师还在,何至于让小鬼子的军舰耀武扬威!”

珍妃知道自从倭寇在台湾纠集了两万多人发动第三次南进行动,以及新竹再次陷落以来,皇上一直在为台湾的局势担心,接连几天都没有睡好觉。虽说台湾有邢亮主持大局,但俗话说“一人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志愿军的人数毕竟太有限了。好在邢亮果然不负皇上之望,近一段时间来,倭寇被死死地阻在了尖笔山一线,皇上这才松了口气。可是如今,舒畅的心情还没持续上两天,竟然又出了这么一挡子事!

皇上忧心忡忡的模样,珍妃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款款走至光绪身边,她柔声劝道:“皇上,胜败乃兵家常事,您也不必太为此事挂怀。前日不是还传来捷报,说抗日联军在中港附近的海面上,用水雷重创了倭寇的吉野、浪速和秋津洲三艘军舰吗?我看,后面一段儿日子,倭寇对台湾的封锁肯定会有所放松,事情并未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光绪摇了摇头:“中港大捷虽然振奋人心,但并未能给倭寇海军的实力造成太大的影响。即便倭贼放松封锁也只能是暂时的,一旦他们对此做出调整,台湾面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