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取救,元帅与众人性命休矣。皆因我二人违背了太白星君所赠偈言,吃醉了酒,故有此祸耳。”当下弟兄恼悔,怀愤大骂:“孙振好贼!我二人无罪被你囚禁,陷害无辜,有误军机大事,倘朝廷一知,只怕诛戮你全家。”不表二人痛骂。

再说孙振的家人领了本章密书,前往汴京,不分日夜行程,十数天方到。经过开封府,进了大城,跑走不远,只见前面远远鸣锣呼喝之声喧振不绝,金瓜月斧多少金牌,文武棍不断而来。八对看马,数道清旗,行道之人俱闪避一旁。孙振家丁二人只得跳下马,立在一旁。只见马旗完后,尚有许多兵丁护拥着一位年少小将军,生得眉清目秀,威仪堂堂,十分威武,戎装武扮。二人看罢说:“好一员小将,果然生得威武!看来武职不小,一定是王侯家的小将军了。”

当下二人因要上本,听候他耐久了,只因街道宽阔,不上马在街旁而走,只见护随小将一人拿着一根枪,刚刚与两个家丁对撞。枪头打着马头,这马咆哮一声就惊跳起来,四蹄跑开数尺。也是该当奸谋败露,这马向着杨文广的马前一撞,拥护之人呼喝狂骂。杨文广见有人撞他马道,也觉大怒,喝道:“好胆大的人,闯道么?”两个家人慌张着急双膝跪下,说:“小人乃襄阳城总爷孙振的家将,奉了主命到京中上本章。只因坐马不熟,一时错撞,误犯虎威,小人罪该万死!望乞宽恕。”杨文广说:“你既是孙振家人,上什么本,因何如此鲁莽?说得明白,饶你便了。倘含糊一字,活活打死,你家总爷奈何本官不得!”两个家人听了,呆想一会,便改口道:“小的奉命来不是上本,乃送总爷与冯大尉的家书。”此家人上前慌张错说上本二字,不知临行时孙振嘱咐千祈,不可与别人知道上本。今见小将盘洁,故改口说与冯太尉家书。杨将军听了,冷笑说道:“你初说上本,今见复问,因何说投家书?一时间两样言词,分明胡说可疑!”吩咐左右搜他身上,可有什么夹带东西否?原来杨文广叫人搜他身上是虚吓二人,看他如何光景。二人听说要搜他身上,犹恐泄出本章密书的机关,十分着急,面目失色,将头叩不住,口呼:“王爷,小人岂敢大胆说谎?果是奉命寄书的,不是上本。一时错说了,望乞饶恕小人之罪!”杨将军听他言语慌张,面上失色,听说搜,他手贴胸膛,其中必有诈弊,再喝手下快搜来。家将十余名答应,一齐上前将二人扭住,两个家丁惊得面如土色,两手紧抱胸膛,大呼:“你倚王侯势力欺凌下属,胡行打抢,难道朝廷就无律法,由人乱抢的?”众家人不由分说,众家将大喝:“快搜,休要听他!”众人拨开衣服,怀内果有本章密书,一齐呈上。杨将军接上,冷笑一声说:“原来是孙振与冯大尉的密书,我想这个奸险小人做出什么好事来?不是私通南蛮,定是陷害大臣。我有个道理,此私书信又不可独自开看,不若将二人带到开封府,当着包公拆开此书,一同观看便了。”原来孙振二个家人,一名李四,一名王受,二人分辩不脱,带着惊慌,只随着众人同走。一路行来,已到了包爷门首,令人通报。

这包爷正上朝回来,在书房观看各处的文书,见众将报说无佞府的杨将军在外相见,包爷听了,起位吩咐开中门,请进后堂相见。杨文广却不从中门进,却往角门而入进内,只见包爷双手拱立而迎。这杨文广因何不从中门而进,却从角门而来?他虽是功臣之后,因袭封王,不过一位将军之职,况且年少晚辈,是以在角门而进,乃是尊敬前辈之礼。但不知这杨文广见包公,将二人如何发落,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回 露机谋传书得祸 明陷阱奏本伸冤

诗曰:

天机文曲佐君王,大宋称忠万古扬。

铁面无私奸佞畏,丹心报国重纲常。

当时杨文广与包爷见礼毕,坐下。包爷呼声:“杨将军,今日到来,有何见谕?”文广说:“晚生辈今日到来,因有一件机密事与包大人商量。”说罢,在袖中将孙振的私书递与包爷。这包爷接过一看,说:“杨将军,此书乃孙振与冯太尉的家书,如何算得机密事情?”杨将军就将前事说知,两个家人已经带到。包爷一想,说道:“孙振家人寄书,内里夹着本章与冯拯,上面封皮写着机密大事,不可与别人观看。其中定有些缘由,怪不得杨将军起疑。若然你我拆开同看,果有奸谋不轨之事,就不相干了;倘是他家闲言,不关国事,恐冯大尉见怪了。若不追究此书,不怕误了国家大事。”

左思右量,又对文广说道:“如今孙振这封书,皮上虽如此写的,但不知内里何词,倘果是他家书,不关国事,你我也不相干;若不拆看,也是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