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凌韫沉吟片刻,道:“也不能总是长久居住此处,叨扰韦掌门。”

“那便以三日为期,三日内我们先严加监视她们二人,若无所获,还是先回姑苏再说。”铁娘子提议道。

邵天冲看了看众人,意示相询,但无一人提出异议。他心中暗叹了一声,公孙二娘与他自幼一同长大,他对之决无疑心,但如今情形,却容不得他替她分辩。若想要证明她清白,便需去众人之疑。

张裕道:“其实我们绝无怀疑任何人之意。我们初相识之际,我的命都是公孙姑娘救的,哪敢胡乱疑心?不过周兄弟既这般说了,大家总得去疑方才放心。”

“是。”众人均附应,邵天冲亦默默点了点头。

众人渐散去,邵天冲转过头瞧凌叶子,见她也正瞧着自己,便问道:“你对此持何看法?”

凌叶子微蹙眉道:“我不太同意周师兄看法,可也提不出不同见解。”

“我也是。”

“张裕说得不错,既然大伙儿疑心难去,不妨先悄悄看了再说,也好明正言顺还她们清白。”

邵天冲点点头。

正文 第十七章 此剑终情

第二日张裕遇见张一啸与韦不平的另一名弟子李一咏,打一声招呼随口问道:“两位大哥去哪里?”

张一啸道:“师娘要去净慈庵上香,师父让我们陪同前去。”

张裕笑道:“怎么让你们两名男弟子前去,让韦大小姐同去便可。”

张一啸低声道:“师妹最近又不知去了哪里。”

李一咏道:“还有师娘的一名丫头跟着,我们只是护驾而已。”

张裕道:“那也带我同去罢,无聊气闷得紧了,在嵩山住了这么久,竟未好好游览嵩山胜景,回去后岂不叫人笑死。”

“也好。”

三人一齐到了韦夫人的小楼下,见一个小丫头扶着韦夫人走下楼来,便同往净慈庵去了。净慈庵处在少室山山腰之间,在山脚下由南北望,一组山峰叠压,状若千叶舒莲,山上林海黛绿,云雾笼罩,观之如仙景。

爬上山腰对于张裕等一干人来说只属小事,但韦夫人与那丫头踏莲已走得娇喘不已,边走边歇着。到了净慈庵前,才发觉不过是间掩映于山林间的小小庵堂,小得自下向上根本无法发现。

张裕心头纳罕,问道:“这般小的的庵堂,能住几个尼姑?”

“连同惠净师太在内,不过三人而已。”

进了净慈庵那巴掌大的院子,居然还有一道窄窄的影壁,转过影壁,见一个尼姑弯腰扫地,有人进来也不抬头。张一啸道:“她是个聋哑人,素来不和人打招呼的。”走进院内那小小佛堂,便见惠净师太盘坐于蒲团上微阖双目,敲着木鱼诵经,她身边另坐着一个年轻些的尼姑,一般的模样盘坐着。

“有客前来,念清,奉茶待客。”惠净师太面色如故,眼皮不动地道。她身边那年轻些的尼姑应了,招呼一下张裕等五人,去了后堂。

韦夫人道:“你们在外候着吧,随处走走看看风景也好。”

“是,师娘。”张一啸与李一咏应了一声,拉了张裕出去。踏莲却没随他们去,自在佛堂外候着。

张裕咕哝道:“怎么半点不好玩,连坐都不让坐一下,茶还没来呢。”

“绕过这佛堂有张石桌,去那边坐着好了,念清会去那边候着。”

张李二人显然十分习惯,熟门熟路地径向后走去,果然见一张圆石桌,四个石墩。三人坐下,不刻念清便端了三杯茶来。张裕端了一杯茶啜一下,他不喜饮茶,茶水入口只觉得淡而无味。他见张李二人正襟危坐着,一副端方的模样,不由得越发的索然无味了。转头一瞧,见念清带着出家人惯有的祥和笑容,便朝她笑道:“师太,这少室山我还未游过,你带我四处去走走罢?”

念清微笑道:“好,请施主随我来。”张裕便跟着她走出净慈庵去。

韦夫人上了香,静静跪在佛堂内,双手合什,却睁着眼睛颇有神思不属之感。

惠净师太念完一篇经文,睁了眼缓缓道:“韦夫人,近日来越发的心神不宁了,莫不是遇了什么事?”

韦夫人轻叹一声,道:“也没遇了什么事,只是自己总也无法宽解心绪,说什么都放不下。近日来,总觉得有什么缠绕着我似的。”

惠净师太道:“夫人你看那外面。”她手指佛堂门外,遥遥看去,一片青松被风吹着,如波涛轻涌。

韦夫人凝视着那青松,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