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 (第1/4页)

人给与批评指正;由于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管不住自己时,需要在别人的监督下及时得到制止。领导干部不是神,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谁也不能保证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严格的自我约束。而严格的批评监督机制能够有力地弥补这些不足,或亡羊补牢,或防患于未然。只有从思想认识上真正解决好对待批评监督的态度问题,才能真诚地欢迎批评监督,做到闻过则喜。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群众监督碍手碍脚,影响自己放开胆子工作,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也是非常有害的。不接受监督的领导干部,失去监督的领导干部很难做到不犯错误。凡是犯错误的领导干部,在总结经验教训时,都会谈到共同的一点,就是排斥群众监督问题。这种教训不能不认真吸取。其次,要开门纳谏、登门求谏,主动地接受批评监督。对待批评监督不应是被动的,而应是主动的,主动的态度才是真正积极的态度。主动接受批评监督,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坚持政务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定期向群众报告工作,打破工作中的神秘化,尊重群众的知情权,主动将自己的工作、学习、思想情况置于群众监督的阳光之下。二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群众不接触你怎么让群众对你批评监督?群众不了解你怎么让群众对你批评监督?只有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与群众打成一片,将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与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被群众所了解、所认识,才能得到群众善意的批评帮助,得到群众关切的监督呵护。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中,要经常采取个别谈话、单独走访、集体座谈的方式诚恳征求群众的意见,听取群众的批评,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要把自己摆在普通一兵的位置主动接受组织的批评监督。共产党员要严格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作为加强党性锻炼的有效组织机制。个别党员领导干部长期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讲党课总是要求基层的同志如何如何,从来不把自己摆进去,久而久之,就会权利观念越来越强,党性观念越来越淡。党员领导干部首先应以普通党员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课教育和党的组织生活,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约束,不能仅仅到交党费时才想起自己是共产党员。四是从制度层面上保证批评监督机制的落实。要建立民主评议制度,在对领导干部进行评议考察时,将领导干部工作情况、精神状态、廉政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评议打分,作为对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要从制度上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约束,解决某些领导干部的权力过大,过于集中,缺乏监督机制的问题,建立重大事项必须集体研究、民主决策的程序,做到权力运行规范化、程序化,使权力的使用受到限制,得到监督。

同等重视各种形式批评监督。批评监督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从政治层面上,党内监督的主要途径是上级党委以及同级党委的纪律检查机关,党外监督的主要途径是全国和地方的政治协商会议;从法律层面上,主要途径是全国和地方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所产生的各级检察机关;从行政层面上,主要途径是上级领导机关、同级监督机关以及各级政府机关内部的监察部门;从社会层面上主要途径既有广大人民群众各种形式的批评监督,又有媒体的批评监督,还有某些行政机关聘请的特约监督员。批评监督的途径多,各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对各种批评监督形式必须同等重视,正确使用好、充分发挥好不同形式的批评监督作用。为此,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认清不同批评监督形式的不同作用,做到心中有数。各种不同的批评监督形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政治层面上的批评监督,多是着眼于大是大非、大政方针、思想作风等这些具有根本性重大意义方面的问题。法律层面上的批评监督,主要是着眼于守法、用法、依法行政方面,解决严格守法、公正执法、依法办事等方面的问题。行政层面上的批评监督,主要着眼于行政运行过程中的责任、制度、勤政、廉政方面,解决尽职尽责、行政效率、行政规范、廉洁守纪等问题。社会层面上的批评监督是最广泛、最全面的批评监督。媒体的批评监督几乎没有任何局限性,凡是敏感问题、突出问题都可能成为媒体批评监督的对象。群众的批评监督往往侧重于与群众自身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特约监督员的批评监督往往是按照被监督对象的要求配合进行,一个时期突出某一两个主题。认清不同批评监督形式的不同作用和特点,有助于结合工作中不同的方面,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各有侧重地主动接受不同层面的批评监督,也有助于树立强烈的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