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 (第1/4页)

沈流一心想要走科举之路;对于儿子们教导也是以读书举业为主;对于沈宝“不务正业”本就不喜。若不是有老太爷支持;他早就要让儿子收心苦读。如此之下;哪里会用心给沈宝择师。沈宝不俗天赋;可至到前些rì子才终于有了老师传承;正是为这个缘故。

二房三位老爷情形;八房老太爷也大致晓得。

大老爷沈沧二甲进士出身;如今在正三品户部左侍郎位上多年;极有可能再进一步;二老爷沈洲亦是二甲进士出身;差一点就是三鼎甲;为二甲传胪;后为庶吉士;散馆后就一直为翰林官;如今为从五品翰林院侍读学士;三老爷身体不好;只参加一次乡试;得了举人功名后便没有再下场。不过根据传到松江的消息;三老爷之才并不亚于其两位兄长;只因被身体拖累;才没有更进一步。

大老爷、二老爷都在官场;定也会择读书资质好的孩子为嗣子;却是不知三老爷会如何。

宗房大太太的脸上;终于露出几分忑忑;心中犹疑不定;心里仿佛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道:“五哥要是被大老爷、二老爷选上;即便不是亲生;可身为传承血脉的嗣子;也能得尽照拂疼宠。”另一个道:“若是大老爷、二老爷还罢;要是被三老爷看上;可怎么好?三老爷自己就是病秧子;哪里有jīng力教导嗣子?五哥本就xìng子散漫;要是没长辈盯着;怕是会耽搁了。”

族长太爷原本悬着的心却跟着放下;并不是人人都舍得将自己子孙过给旁人;要是三房选三个嗣子的话;那相争应会小许多。

看着旁边神思不属的宗房大太太一眼;族长太爷心中轻哼一声;倒是没有再反对徐氏提议的意思。

不过有些事情早点问清楚好;省的各房头人心不稳;平添事端;族长太爷便道:“携哪几个子弟进京;侄媳妇可是有定夺?”

徐氏便道:“沈家九房本休戚相连;妾身之意;便一家一个侄儿。若是年纪大的;有课业功名在;不好耽搁学业;要是年纪尚幼;正如两位族老所言爹娘也舍不得走远路。太爷您看;就妾身方才留下的那几个小哥如何?”

方才徐氏留下的沈家子弟;为宗房沈珏、三房沈珠、四房沈瑞、五房沈全、七房沈琴、八房沈宝和九房沈琳。

三房老太爷同九房太爷忌惮沈珏、沈珏两个;可生怕节外生枝;也不好说什么。

族长太爷道:“落下了六房。”

“琪哥没有嫡兄弟;旁枝庶房子弟这次便罢了。”徐氏轻声道。

听了这话;众族老都点点头;没有异议。

毕竟这于系择嗣之事;自然是以嫡血为主。要是二房真有心从旁枝庶房子弟择人;那也不用去其他房头选人;二房嫡支虽血脉断绝;庶房也有几家。

至于三房祖上是庶出;到底该怎么论;现下倒无人去计较。

若是计较三房血脉不纯;那五、六、七、八、九房血脉还太远呢;剩下能择选嗣子的就只有宗房同四房。

这被选中七个少年;分属七房;有族长太爷与三位族老在;直接能做得了其中四房的主。

族长太爷便道:“五房与七房那里;侄媳妇你还得问问两位当家人。”

至于四房沈举人;亏待孙氏母子在前;方才进来见礼时;心虚得都不敢抬头;当不会有那个胆子回绝徐氏提议。且不论三年前是是非非;徐氏抬出了已故孙太爷;又有一个孝字在。

徐氏点头道:“太爷说的正是。五房那里;侄媳已同弟妇提过;弟妇早有心送全哥进京游历;如此两下正便宜;剩下七房叔叔那里;还得问一句。”

此话一出;旁人还不会多想;三房老太爷同九房太爷少不得腹诽一二。还真是会咬人的狗不叫;平素看着五房人清高;以后他们不会参合此事;没想到接着郭氏是女眷;同徐氏往来便宜;已经先一步走到大家前头。

八房老太爷平素虽当得了两个房头的家;可这涉及到出继骨肉之大事;自不会插手。

少一时;七房沈溧被单独请了进来。

听徐氏提了yù携族中子侄进京的话;沈溧愣了半响;方醒过神;面上有些惊疑;求助地望向八房老太爷。

这同二房结个善缘与让出一个嫡子给二房;可不是一回事。要知道儿子过继;以后自己就成了族叔;两下不相于。骨肉虽非死别;却是生离。京城同松江又是千里之遥;这如何能舍得?

八房老太爷见状;便安抚道:“沈宝也跟着去。他们这个年纪能出去走走见见世面;总是好事。不过是去拜会族中叔伯;即便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