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第1/4页)

沈瑞昨天已经听沈琴悄悄说了此事;倒不意外;只道:“劳烦伯娘费心。”

徐氏摆摆手;将他招呼到跟前;道:“好孩子……想来沈械、沈理都已经同你说了过嗣之事;也没问你愿意不愿意;我与你大伯就打算将你长长久久地留在京中……”

沈瑞不好说愿意;也不好说不愿意;只有默默。

徐氏便道:“我虽没与你祖母打过交道;却是见过你父亲的……四房那里;估计会提及你名下产业。要是按照律法;你若出嗣;那份产业理应留在四房;可法理不外乎人情……就是伯娘我;也不愿意的就如此白白便宜了他们;你可有什么打算;要不然伯娘帮你争一争……”

沈瑞抬头;道:“伯娘;侄儿不想争;我娘生前扶贫济困;是个极善的人;那些产业能不能也捐了做善事……”

第一百六十章 夙世冤家(三)

徐氏听了沈瑞的话一愣;随即微微皱眉道:“做善事?瑞哥怎么想到这个?莫非在禅院住了三年;也开始信佛?”

对于孙氏生前行为;徐氏心里并不认同;连自己与儿子都护不好;接济了再多的人又有什么用。对于佛道之流;徐氏向来敬而远之;也不喜欢沈瑞受了孙氏影响沉迷佛教。

道家求长生;佛教修来世;追求的都是虚无缥缈。有的时候;也是一种逃避当下责任的手段。

“我虽不信佛;我娘生前却信。用她留下的钱财积她笃信的福德;也是适得其所。”沈瑞回道。

徐氏闻言;心中松了一口气。

孙氏虽是个好人;可徐氏并不希望沈瑞继承她所谓的“善心”。

她微微一笑:“如何做善事;瑞哥可有了腹稿?”

沈瑞想起上辈子看过的族谱;鬼使神差地问道:“伯娘;要是将我娘名下产业捐给朝廷、造福地方;能不能给我娘换个诰赠?”

徐氏看了沈瑞一眼;心下一软。

在她看来;沈瑞此举显然是因要过继二房才想要如何行事。

难道这孩子一心出仕;就是为了以后给亡母赚个诰赠?孙氏做了再多善事;可商贾出身到底为人诟病。

这世间当娘的最大福气;莫过于“母以子贵”。沈瑞有此孝心;也不妄孙氏生养了他一场。

换做其他孩子;这个年纪哪里会想到这么深远。

不得不说;徐氏将事情想多了。

沈瑞本意;不过是不想便宜张老安人与沈举人母子;又想起上辈子看过的族谱;才有此一问。

沈瑞既有此心;徐氏便沉思;仔细地想了想;最后摇头道:“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咱们这样人家最忌讳出风头;露富此等事;又最易招灾……若是同你娘生前似的静悄悄地散财倒是不怕;最怕拿到台面上说……”说到这里;顿了顿道:“加上这个时候;是你出继二房时;那些银钱你大张旗鼓地捐出去;也会惹人非议。旁人不会觉得是你自己的主意;只当我与你大伯借口哄了你的银子。还不若你留在手中;等你以后有了功名;入了官场;能熬到上朝官时;以嗣子身份捐了生母遗赠;为生母捐一份诰赠;亦是师出有名。”

“只有这一个法子么?”沈瑞问道。

徐氏道:“做主捐产业的是你;那上表朝廷求诰赠的也当是你……以你如今年纪;又无功名;自是不妥当……”

族谱五十年一修;沈瑞也不晓得孙氏得诰赠那条是不是后来修族谱时加上的。

“那我会努力读书;争取早rì登科入仕;再行此事。”沈瑞道。

眼见沈瑞懂事;又是能听得进劝的;徐氏心情大好;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账本;递给沈瑞:“瞧瞧这个”

沈瑞有些疑惑地接过来;打开一看;不过就几行字。

某年某月某rì;某某钱庄取金几多、银几多。

寄存宗房大老爷处银钱几何;寄存五房郭氏处银几何;寄存苏州祝允明处置田银几何;魏家置地银几何。

沈瑞在心中过了一下金银数;十万两银子;不由睁大眼睛。

孙氏病故前后;名下产业尽数被骗卖;贺家那边两个织厂交易银是五万两银子;沈家宗房、三房、九房染指产业交易银加起来也是五万两上下。因这十万两银子下落不明;张老安人可是没有少咒骂带了银子跑路的张燕娘夫妇。

沈瑞一直觉得“有口皆碑”的孙氏最后下场太惨了;与她向来行事对不上。

既然出来徐氏这个“托孤人”;以孙氏心xìng之好强;即便有人让徐氏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