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 (第1/4页)

沈沧明知大限将至;不想着为家人留余泽;却要得罪姻亲不成?

南京国子监祭酒之缺虽是难得;可那是同外缺相比;同京缺相比;就算不得什么。何学士在官场上底气不足;年资有限;未必能夺个京缺;可以沈家底蕴;加上沈沧告退;想要为沈洲谋个小九卿衙门的京缺并不算太难事。作甚捷径不走;要走弯路;还是在得罪一门姻亲的情况下?

要知道;沈洲不回京的话;沈沧一病故;沈家就要沉寂了……

沉寂?

杨镇心下一动;隐隐察觉到沈沧的用意。

杨镇能想到此处;沈理自然也能想到;两人面上都带了沉思之色。

杨镇虽有心向沈沧请教日后之事;不过眼下人多;也不是说话的时候。加上眼见沈沧面带乏力;说话费力气;便起身道:“大哥且休息;今日临时出来;衙门里还离不开;我就先回去;明日再来探望……”

沈沧点头道:“去吧;勿要耽搁公务……许久没有与你手谈;等明日好好下两盘……”

杨镇自是应了;却没有立时就走;反而走到沈瑞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赞道:“是个好孩子;我几个儿子;都没有恒云这样孝顺贴心的……要是小二是闺女;说甚我也要抢了恒云做女婿……”

沈瑞早已起身;即便被赞了;可并不觉荣耀;只苦笑道:“若非侄儿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至于使得家父拖延至今才得休养……长辈们不责怪;侄儿已是不安;万不敢当姑父称赞……”

杨镇摇头道:“你这孩子;想的恁多……你有孝父之心;你父亲就没有爱子之念么?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与其惴惴难安;还不若好生侍疾……”

“谨遵姑父教导。”沈瑞躬身道。

眼见杨镇要走;沈理与沈瑛也起身告辞。

三老爷与沈瑞两个;送三位客人出来。

眼见沈理与沈瑛欲言又止;脚步迟疑;沈瑞便道:“有些日子没见六哥与瑛大哥了;要不两位哥哥去我那里小坐会儿在走?”

沈理与沈瑛自是应了;沈瑞就同杨镇与三老爷告声罪;带了沈理与沈瑛两人去了九如居。

“真如晴天霹雳一般;大夫先前到底是怎么说?”沈理难掩忧色道。

沈瑞长吁了口气道:“大夫说;恐年关难过……”

这还是七月间的说法;后来沈沧为了隐瞒病情;用了一个月的参丸;剩下的日子就不好说了。

沈理脸色一白;沈瑛也露出惶惶来。

实是方才太医的脸色有些沉重;可沈沧的表现太淡定些、太从容;除了咳喘的难受些;其他与常人无意;实是看不出已经是已知大限的人。

原本沈理心里还为沈瑞弃考有些可惜;觉得不至于紧迫如此;现下却是庆幸不已;点头道:“恒云的选择对;这试确实不当考……”

要是那边桂榜高悬;这边传出沈沧病重的消息;那吐沫星子都能将沈瑞淹死。

沈瑛则是满脸难过道:“真是没想到;真是没想到……”

二房三老爷病弱;一年总有小半年在养病;就算族人提及二房枝蔓不繁;担心的也是三老爷这一房;从没有人想过沈沧的身体会糜烂至此。

沈瑛一边是族亲长辈担心;一边则是忧心起沈瑞来。

三老爷的情形;哪里像是能当家立事的;以后支撑门户的还是沈瑞。

可是沈瑞今年不过十六岁;又是嗣子身份;上面几位长辈;下边弟妹是二房亲生血脉;他不上不下夹在中间;稍有不慎;就要生嫌隙;如何能不为难…

沈宅;大门口。

杨镇正与三老爷道:“何学士那边还没有动静么?”

何家与沈家同坊;何学士与沈理一样在翰林院;沈理都来了;何学士要说不曾听闻那是不可能。

三老爷摆摆手道:“姐夫勿要担心;何学士不是那等心胸狭窄的性子;就算为了此事会有些不自在;也不会记仇生嫌……”

有句俗话说的好;“说曹操曹操就到”。

胡同口过来几匹马;为首那人身上穿着官服;面上带了忧色……

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归寿(六)

眼见杨镇与三老爷站在大门口;何学士并不意外。虽说沈家姑奶奶早夭;不过因杨镇本就是沈家弟子;与沈沧兄弟除了姻亲;还是师兄弟;向来同进同出;沈杨两家的关系并不亚于沈何两家。

何学士翻身下马;拱手道:“廷尉大人……”

“何学士……”杨镇亦拱手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