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部分 (第1/4页)

何泰之讪讪道:“我这不是担心瑞二哥么……早先沈瑾在松江时还好;两下里隔得远;如今就要往京中;两下的关系外人不晓得;亲戚里外哪个不知?到时;少不得高低长短被人比较。”

何学士摇头道:“你小瞧瑞哥了;就算旁人比较;他心定志坚;也不会在意……再说两人毕竟相差好几岁;就算在科举上沈瑾先行一步;也未必就定比瑞哥强了去;你瞎操心个甚……”

何家姻亲之家;都议论起沈瑾来;更不要说五房与沈理家。

鸿大老爷与荣有焉;只觉欢喜;道:“甚好;甚好;四房后继有人……”

郭氏却是皱眉不已;满脸厌恶:“明年春闱落第还罢;要是一朝金榜题名;留在京城;可还真是碍眼……”

鸿大老爷知晓因孙氏缘故;郭氏向来厌恶郑氏母子;只是郑氏不过一妾侍;又离了沈家;早已是不相于之人;而沈瑾此人;勤勉好学;并无大错在外头;不过是被长辈恩怨给牵连了。

“瑞哥到底是出自四房;那边是本生亲。要是沈瑾支撑不起来;以源大哥的脾气;总要烦到瑞哥头上……如今沈瑾成才;对瑞哥来说并不是坏事……”鸿大老爷开口劝道。

郭氏叹气道:“我只是不忿瑞哥又被压了一头……当年的事老爷难道忘了?瑞哥本不是笨孩子;却被张氏糊弄得不能读书;传出跋扈愚笨之名;沈瑾一个庶子;却是人人称赞;一时风光无二……不说别人;就是我当年与源大嫂子再好;明知那边情形不对;可对瑞哥也是失望不已……入蒙学三年;连蒙书都没读完;谁会想到这其中有蹊跷?要说这其中半点不予郑氏母子相于;我是不信的……”

鸿大老爷想起四房往事;也是叹了一口气;不再为沈瑾说话了。

沈瑛、沈琦两个离家早;对于沈瑾的印象就是邻居家的族弟;与自己三弟同庚;相伴长大。对于后来;沈全弃了幼年玩伴;选择了年幼的沈瑞交好反而与沈瑾疏远;兄弟两个也能理解。有孙氏恩情在;对于失母的沈瑞;五房上下本就当多照拂。

同沈瑞相比;本是庶子出身的沈瑾;名利双收;已经得到太多。

得知此人得了今科南直隶解元;沈瑛与沈琦两个倒是多有欢喜。同为沈家子弟;自然是族人越争气越好。

反而是沈全;在为沈瑾欢喜的同时;心情颇为复杂。两人同庚;论起月份还是沈全大些;可沈瑾十三岁过院试;沈全二十岁才过院试;沈瑾二十一岁中了解元;沈全连下场一试的信心都没有。

换做心胸狭窄的;少不得因嫉生恨;沈全性子郎阔;别扭一会儿;也就想开了。作甚与旁人比?两人资质本就不同。

或许在旁人眼中;沈瑾今年中了解元;不过是运气使然;可是沈全却知晓沈瑾底细。

早在沈瑾童子试中了“小三元”后;乡试便能一搏;只是弘治十一年那科是要给嫡母守孝错过;弘治十四年伤筋动骨。要不然说不得在三年前或六年前;沈家就能多一个少年举人。

连着错过两科;厚积薄发;沈瑾摘得解元也就是意料之中。

郭氏因沈瑞缘故;对沈瑾生厌;沈理自然也不例外。他虽是沈氏族人;近些年与二房、五房也走动起来;可对于松江族人依旧是冷清的很。就算松江来人;除非必要的往来应酬露个面;沈理也无心亲近。

就算知晓族弟沈瑾得了谢元;进京在即;沈理也无心搭理。

在谢氏询问他;可否要为松江那边的举人预备客房时;沈理摆摆手道:“谁耐烦招待他们;让他们自便……”

谢氏不免犹豫;道:“械大伯如今不在京中;尚书府那边怕是顾不上这个;剩下只有老爷与瑛大叔两家;老爷毕竟为长;到底有个解元在;外人都看着

沈理哼了一声道:“要是说的是沈瑾;那更不用人操心……此子心狡;不知怎糊弄了瑞哥;去年就打发人随瑞哥来京;如今在贡院外典了院子……”

“竟有此事?”谢氏十分意外:“是瑞哥说的?”

谢氏心里;因丈夫对沈瑞的看重;始终有忌惮。加上沈瑞幼年生活坎坷;少年老成;在谢氏眼中就成了有心机之人。只是她素来乖觉;在丈夫面前半点不露;对沈瑞反而越发亲近周全。

沈理道:“瑞哥原还要瞒着我;六月里沈瑾生母随着兄弟上京;如今就住在黄华坊……她叫人传话;想要见瑞哥一面。瑞哥拿不定主意;向我问询;我察觉不对劲;盘问了半响;才知晓此事……郑氏母子并不无辜;占了婶娘多少便宜;即便如今母子离散;也是自作自受;瑞哥还是心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