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部分 (第1/4页)

作为应试举人,沈瑾将生母接到身边,不会有人想着去计较,母子作别多年,一时团聚也是人情,可长久以往,就没有这样的道理。毕竟从理法上,沈瑾记嫡,与孙氏就不是嫡母与庶子的关系,而是亲母子,郑氏这个生母只成了庶母。郑氏出了沈家,连庶母子的关系也不是了……

第四百五十二章 金榜题名(三)

南城;沈宅。

沈瑾与郑氏母相对而坐;屋里安静地不行。沈瑾脸上;并无即将殿试的忐忑与兴奋;反而带了几分疲惫与落寞。

郑氏不忍;柔声道:“我又不到别处去;都是一个坊里;不过前后街;你什么时候想我;半盏茶的功夫也就到了。”

沈瑾眼圈发红:“就这样住着不行么?这是京城;不是松江;谁又能晓得什么?”

郑氏道:“之前你闭门读书;不见外客还说得过去;等到殿试完了;还能继续闭门不出?都是小春嘴快;本来还想着等你殿试完再说此事;你既现下知晓了;我也就不瞒你;院是年前就赁好的……”

沈瑾低着头;心里钝钝的生疼。

郑氏道:“别再想东想西;人要学会知足;就算不在一个院住着;你就不认我这个生母了?”

沈瑾抬起头;犹豫道:“就算要搬;也未必要殿试完了再搬……且等等再说吧……”

郑氏道:“赶早不赶晚;要是因此落下口舌;徒劳无益…都说男儿成家立业;你的亲事耽搁了这几年;等殿试完了也该提及……且不说老爷与老太太如今在南边;就算他们要做主;也叫人不放心。要是宗房大老爷在京就好了;他是族兄;又是族长;你的亲事托付给他也说得过去……如今沈家虽有几房在京;瑞哥儿也在二房;可他是弟弟;也是嗣;嗣亲长辈那边定也不愿他与四房牵扯太多;不好麻烦;剩下的只有五房与房爷那边;五房怕是不愿意接这样的事;也应付不了老爷日后责难;爷那边倒是能央求一二……”

沈沧去世后;沈理虽不是沈家品级最高的人;却是最有权势的人;毕竟他是京城;背后还有个阁老岳父。而沈洲与沈械两个;品级虽比沈理高;却是外放出京;离了大明权力核心。

至于沈瑾的亲事;自打沈瑾去年了解元做媒的人就没有断过。就是进京后;街坊邻居知晓这里住着一个解元老爷;也有不少人托人打听。

只要是读书人都晓得南直隶解元;那可是十足真金;只要不弃考;一个进士跑不了的。

郑氏没有接触过沈理;却是知晓沈理受过孙氏大恩;当年曾为孙氏出面做主过的;沈瑾如今是孙氏名下之;将婚姻大事交给沈理这个族兄;也不算冒失。

至于沈理一直不大待见沈瑾之事;沈瑾并没有提过;郑氏也不知晓。在郑氏看来;既是沈瑞都不曾因当年的事情迁怒沈瑾;那当年的事情早已算是时过境迁;毕竟沈瑾是沈氏弟;又是大有前途;族亲兄弟之间只有交好拉拢的;万没有因多年前的旧事疏远的。

沈瑾听了;苦笑道:“太太虽去世了;还有老爷与新太太在;族兄怎么能越过老爷做主我的亲事?”

郑氏道:“不过是借个名头;总不能任由老爷做主……”

沈瑾不想再提及此事;便道:“上次舅舅说想要送两个表弟进京读书;如今天气暖和了;是不是去封信问问?”

郑氏道:“等你殿试完再说;并不差这两天。”

郑家小舅早年在山西做知县;熬完资历升了知州;去年进京想要谋京缺;最后没能如愿;如今在保定府做知州。保定府虽也是书院;可到底比不上京城。加上沈瑾会试成绩好;殿试不出意外;总要留京;郑小舅就生了送进京读书的心思;也是想要让儿与外甥好生亲近;表兄弟以后互相扶持。

郑氏虽疼侄;却不会越过儿去;不愿意为此事让儿分心;便一直撂下没提。

沈瑾道:“等殿试完就打发人去接吧;再耽搁下去天又热了……”

母两个正说着话;就有婢进来禀道:“大爷;前头有客至;全三爷与瑞二爷来了……”

郑氏闻言一愣;沈瑾已经站起身来;道:“您先歇着;儿去前院。”

郑氏点点头;看着沈瑾去了;脸色有些怔忪。

婢道:“太太要不要更衣?”

郑氏顿了顿;摆摆手道:“大爷不会带他们过来;不用费事了……”

前院客厅;沈全看着门口一丈见房的院;道:“这院还是太小了;瑾哥儿也该开始寻新宅……”

沈瑞道:“状元有赐宅;说不定不用瑾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