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3页)

,即张生与崔莺莺的传奇故事,后世被演绎为《西厢记》者也。

对元稹的始乱终弃,莺莺只有思慕而无怨恨,元稹为自己的辩解是莺莺太美了,不是一般人可以配得上的,德不足如我元稹者,岂可据而占有之耶?

元稹后来参加元和元年春四月朝廷举行的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制试,在录取的十八人中名列第一,官拜右拾遗之后,韦夏卿将年方十九的小女儿韦丛许配给元稹为妻。

韦夏卿官至节度使、京兆尹、工部尚书、太子少保,京兆尹是京城长安的最高长官,太子少保则是太子的老师,权力可谓煊赫。而韦丛青春美丽且聪明贤惠,元稹十分受用,有句为证——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刚入官道,韦丛甘心情愿地跟他过着精神富有、物质清贫的生活。元稹不断升迁,元和四年,已是监察御史的元稹奉使巡按四川,查办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在梓州邂逅巴蜀名妓薛涛。薛涛容姿既丽,才调尤佳,辨慧工诗,兼善书法,作有《锦江诗》五卷,五百余首,遐迩知名。元稹和薛涛情诗唱和,浪漫有加——

薛涛予元稹:双栖绿池上,朝去暮飞还。更忙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元稹予薛涛: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夜咏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

半年后元稹公务完毕离开四川,两人挥泪而别。回到长安后,元稹犹对薛涛念念不忘,频频有诗往来。天底下的墙都是透风的,韦丛又有父亲在朝的信息便利,岂不察知动静,加之其他多种原因,本就纤弱的韦丛竟然不幸因病去世……

韦丛的死令元稹十分难过,很久回不过神来。娇生惯养的韦丛嫁过来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因为苦、因为累、韦丛一辈子都过得很不开心,自己官大了,有钱了,她却离开了人世。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元稹请韩愈为韦丛撰写墓志,葬韦丛于咸阳县奉贤乡洪渎塬元氏墓地,归葬之时,元稹又撰写《悼亡妻韦氏文》,情真意挚,动人心弦。

元稹为韦丛的早逝而痛惜,也为自己眼睁睁地看着韦丛死去却束手无策而悲哀,并且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又有多长时间呢——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白居易传 二十八 力保直臣

二十八 力保直臣

无论生活和仕途如何跌宕,爱情和婚姻如何波折,元稹为官的刚烈气盛、勇作敢为没有改变。查办严砺之后,他又弹劾了浙西观察使韩皋、徐州节度使王绍等人,接着奉旨在东都洛阳查办河南尹房式,朝中与这一系列被查办者私交密切的豪强权贵们坐不住了,趁机和宦官勾结,纷纷向皇上奏劾元稹。

宪宗也认为元稹处事不当,先罚俸禄,后贬官职。

白居易为挚友不平,三次上表抗言,偕翰林学士李绛、崔群等人,全力谏诤,佑护元稹,以张直气,以扶壮心。

元稹任左拾遗时即不断上书论政,计献《教本书》、《谏职》、《论事》表十数通。

新任宰相裴垍为人正直,重才爱能,非常赏识元稹,元和四年二月,在众多候职中选元稹任监察御史。

元稹不负厚望,不畏强权,不徇私情,对贪官污吏毫不手软,查办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大案,得罪权贵,被降职分司东台。到洛阳后,仍然恪尽御史职守,又弹劾一连串违敕不法人事——

内园司械系人查问不清却逾年不放;河南尉擅离职守竟去从军;武宁节度使王绍传送监军使孟升进丧柩,给券乘驿,仍于旅舍内安丧柩;浙西观察使韩皋杖湖州安吉县令孙澥至死;河南尹杜兼诬奏书生尹泰阶;飞龙使诱赵实家奴为养子;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盗娶洛阳衣冠女;判度支李元素误命河南府、郑滑、河阳等道科配牛车四千余乘为镇州行营搬运粮草……

这些案件,或贪赃枉法,或草菅人命,或玩忽职守,或挟嫌报复,元稹均不避不畏,予以揭露。

元和五年二月,河南尹房式弄虚作假,诖误朝廷,元稹欲追摄其虚造诈谖,先令停止职务。有人飞表闻奏,朝廷以处置失当,行事越权,罚元稹三个月俸禄,并下令让他放下手中公务,回长安述职。

还京途中,路过华州。于华阴县敷水驿住宿时,发生了事故。

元稹天将暮时到敷水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