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4页)

云铮一怔,点点头,愕然道:“是啊。”又问道:“怎么,你一点都不担心?”

萧芷琼摇了摇头,面色平静地道:“生女真一个部落,再怎么闹腾,也起不了大事的。”

云铮的印象中,女真在早期那可是凶悍战斗力的象征,见萧芷琼这般不当回事,不禁有些奇怪:“据我所知,女真人是很勇悍的。”

萧芷琼笑了起来:“卖那舞,你知道女真有多少部落吗?”

“嗯?”云铮皱起眉头,一脸疑惑。

“不真吧,就光说生女真,就有完颜部、温都部、蒲察部、斡勒部、徒单部、泥庞古部、术甲部、加古部、术虎部、乌萨扎部、裴满部、乌林答部、唐括部、达鲁古部、纥石烈部、温迪痕部、乌古伦部、乌塔部、陀满部、乌延部、斡准部、职德部、含国部、兀勒部、主偎部、秃答部、鳖古部、婆离八部这二十八个主要部落。完颜部不过其中之一,虽然实力是其中比较大的一支,可要说能对大辽产生多大威胁,那真是……”她说着摇了摇头,显然不看好完颜部,或者说对大辽很有信心。

云铮摸了摸鼻子,道:“可是,女真人很能打仗啊,都连续两次击败讨伐军了。”

萧芷琼眨了眨眼:“你不是说一个国家要强盛,一定要文化领先吗?我大辽若论文化,怕也只比大魏逊色些许吧?你可知道女真——尤其是生女真现在是什么样子的?”她说着,也不等云铮回答,自顾自道:“生女真没有本族文字,通常还是用结绳、刻木之类原始的方法记事。他们既不懂汉文,也不懂契丹文,至多通晓契丹语,仅仅凭记忆往来传话和充当翻译。至于成文的天文和历法就更谈不上了,只是凭借世代相传的经验来识辨四季和记忆自己的年龄。以‘青草几度’来判断岁月,草青一次当作一年,自然本人也就增长了一岁。生女真遇疾病,很少用药医治。当然,因为居处地势的复杂和生产生活的多样化,使得生女真的娴熟骑术。有人说他们‘骑上下崖如飞,渡江河不用舟楫,俘马而渡’,不过我大辽健儿也是弓马娴熟,不比他们差。他们的出货(农副产品)除自用和就地交换外,还得远运到宁江州的榷场上去出售,主要货物有北珠、人参、生金、松实、白附子、密腊、麻布之类。”

看着云铮一脸惊讶,萧芷琼笑意更盛了,又道:“生女真习惯于依山谷而居,住木板屋,大门一律东向。家家产户烧火炕,用来取暖、抗寒和除湿。他们久居深山,多饶林木,因陶器粗陋,瓷器又难得到,于是盛行使用木器,碟、盆、杓之类生活用具多为木制。女真人喜欢饮酒,爱吃肉菜粥糜,这是由鲜肉和野菜捣成的肉馅泥。他们还采摘芍药花的嫩芽做成鲜脆佳肴,味脆美,香久留——嗯,这个我也吃过呢。生女真地处寒冷地带,衣裳多用各种皮毛制作,富人以貂鼠、狐貉皮为裘,贫者以牛、马、猪、羊、猫、犬、鱼、蛇之皮为衫。至于生女真中最强大的完颜部,又分12部,以部为氏。综合以上种种,卖那舞,你还觉得他们能对大辽产生多大威胁?就凭这些半野人?”

云铮被她说得语塞,心里也纳闷,萧芷琼说得这么头头是道,看来辽国对生女真还是很有了解的,按照这个描述,这女真人根本就差不多还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按制度来说也顶多就是奴隶制的样子,这样一群人就算组建政权,按说也确实不大可能威胁一个文明帝国吧,更不用说这个帝国还是草原帝国,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出身,骑兵啥的那是看家本事。“

云铮心里不禁琢磨起来,按说自己原先那个时空的历史中辽国的灭亡其实偶然性还是很大的,这个时空的女真如果没有那样的运气,说不定确实成不了气候呢?

云铮甚至有些觉得,那个大辽的灭亡,主要与当时的天祚帝太不成器有极大的关系。天祚帝确实算不上一个好皇帝,当女直进军越来越顺利的时候,上京和中京都已经沦陷,他却没有想过要振作起来顽强抵抗,保家卫国,而是想到有大宋这个哥哥、西夏这个侄女婿,实在不行跑过去也不失富贵,当皇帝当到这个份儿上实在是无耻之极。可怕的是群臣居然还大多持他这种想法。由于辽国的防御主要是针对南方的宋帝国,在山后和三关修筑了大量工事,但在北方缺乏战略屏障,极容易被骑兵突袭。为了自身安全,天祚帝竟然放弃了京城,任彰圣军节度使耶律淳为秦晋国王、南京留守,自己跑到夹山去躲藏起来。枢密使萧奉先还说:‘女直虽然可以陷我中京,但终究不能远离巢穴三千里直捣云中(今蒙古)吧?’言下之意是中京不要了。于是辽军士气更加消沉,女直军进展也更加顺利,比较轻松的攻克了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