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 (第1/4页)

弱宋,是后世大部分人对宋朝的看法,这个看法最先形成就是因为其对辽国的战争败多胜少。但是云铮知道其实不是这个回事,事实是:宋、辽,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毗邻而居,他们都认为幽云十六州是自己的国土,但又被对方占去一部分。于是他们先是以惨烈的战争企图强行夺取,当发现对方的强大后选择了和平,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堪称全世界人民的福祉。总结宋辽之间的战争,可以明显的看到,面对强大的契丹帝国,宋帝国其实并不落下风,总体而言甚至还占一定优势。以往汉唐帝国要对抗游牧部落,必须要拥有大量的战马以骑制骑,而宋军则通过科学的装备、阵型和指挥体系,开创了以步制骑的新时代。强大如铁林军,强大如战神耶律休哥,也一次次败在了宋军的弓弩和大刀之下。

当然,契丹帝国也绝非任人蹂躏的弱者,宋军确实也打过一些败仗。但一些人为了突出“弱宋”的说法,经常夸大宋军的败仗,隐讳胜仗。高梁河战役和雍熙北伐经常挂在嘴边,澶渊之役也被说成了败仗,而对白马岭、满城、唐河、徐河、威虏军之战则选择性失明。《辽史》是著名的夸胜讳败,对辽军的败仗一贯隐讳,这也成为很多人讽刺宋军无能的很好理由。而神宗朝宰相张方平曾经有过一句名言:“凡与契丹大小八十一战,惟张齐贤太原之战才一胜耳。”这句话也被后世持“弱宋”观点者所津津乐道,但云铮确实不知道张文定公为何会说出这样没有常识的话,如果将宋辽双方万人以上的会战全部记录在案,再看一看双方胜负比率如何,相信人人都能明了真相。战斗中的斩首级数不太好精确统计,但是阵亡和被俘的高级将领则可以大致列出:宋军被俘或阵亡的副节度以上高级将领有杨业、康保裔、王继忠三人,而辽军有明史记载阵亡的大王、宰相级的就有敌烈、贺斯、耶律奚底、萧挞凛、铁林相公等人,节度使和被隐讳过去的尚不计其数,如此双方胜负简直一目了然,那些常年夸耀契丹武力强于宋朝的人不过是欺负大家缺乏历史知识而已。这种欺骗后人的说法,是对数十年浴血奋战的两军将士们的极度不尊重,既污蔑了宋军,同时也是对辽军的辱没!

只不过在这个时空中,中原王朝大魏朝的中枢力量并没有直接与辽国进行战争,冲杀格挡在第一线的,是云家这个边镇世家。在这个时空,因为大魏朝建立,五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出现,结果就是燕云十六州好好的掌握在中原王朝手里,是以云家这个军事世家竟然靠着先进的军械和长年累月的战争洗礼,强大到仅以河北两省之力,便将辽国这个草原帝国硬生生地挡在国门之外,这或许是两个时空最大的变数之一了。

只是这样一来却好像蝴蝶的翅膀引起热带风暴一般,很多相关不相关的情况都发生了变化,别的不说,就说辽国,在这个时空里,辽国也是两百年来一直不停地在进行战争,而不像那个时空中因为檀渊之盟而马放南山那么久。所以说这个时空的中原王朝比原先强大,而辽国的战斗力肯定也比那个时空中要强大。原先的时空中辽国那般不经打固然奇怪,女真若没有宋朝的援助也显然成不了事——他们只怕根本不会制作精良的武器!灭辽并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其利弊在当时就有很多人直接指出,后来直到明清也不断有人在深刻检讨,清代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其中一道题就是分析北宋联金灭辽的得失。政治是充满智慧的复杂博弈,而不是简单的口号,收复幽燕固然重要,但也必须计算成本。灭掉一个兄弟般友爱的文明帝国,扶植起一个豺狼般的渔猎部落,这也只有宋徽宗这种艺术家才做得出来。

但是在这个时空,完颜部仍然起兵反辽了,这让云铮有些不好的预感,虽然明知道这个时空与那个时空已经大不一样,可心里仍然对女真的崛起有相当大的担心。甚至他还有些怀疑朝廷里头是不是真有援助女真的事情存在,这个情况很难说,大魏朝廷有很强大的水上运输能力,如果有心要援助女真人的话,从山东半岛把军械粮食等关键物资运送到辽东半岛实在太过容易了,根本不存在什么技术难度——因为辽国没有“海军”。

只是这里头总得有个原因才对,按说朝廷没理由这么干啊,就算辽国乱了,捡好处也轮不到朝廷,只有云家才拿得到,按照朝廷对待云家的惯例,怎么可能干这事?

想到这里,云铮忽然一惊,有好处才有人做,辽国乱了,表面上能得到好处的只能是云家,该不会是咱们云家对女真人进行了援助吧?!云铮一瞬间头皮发麻,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若是女真人真是被云家武装起来的,那可就真是大乌龙一个了!如果辽国扛不住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