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桓龃蚧鸹�故敲挥谐��1欧元。我说中国的企业太悲哀了,它可能卖1个欧元的打火机只赚2分钱,人民币一升值,它什么都没有了,1 000家企业倒闭了,这有一点儿像南极的冰山融化了,地球的海平面升高了1米,1 000个城市没有了。金融危机的到来缩短了我们调整的时间表,但也有好处。以前我们很多企业家只要有钱赚就不愿意变革,可能这一次的危机促使更多的企业家更快地变革。

。。

实现经济转型成功的国家

前两年,我们去巴西访问,巴西的央行给我们介绍巴西的情况时提到巴西鞋业。巴西的皮鞋跟我们是一样的,都是在国际市场上摆地摊,5美元、8美元一双,大家想象不到我们的产品有多便宜。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所有的店都打折,我们到美国开会,买了几件中国产的毛衣,是5�99美元,一看原来价格标签是59�9美元,直接就降到了5�99美元,说明美国从中国进口毛衣的时候,可能还不到5�99美元。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产品有多么便宜。过去的几年中,巴西的币值不断地升值,结果巴西上千家皮鞋厂都倒闭了,但是几年过去,还有几家活下来了,巴西央行去调查的时候,发现他们都做了同样的事情,就是他们放弃了低端的皮鞋,直接跟美国、意大利竞争300美元的高端皮鞋,结果他们反而活下来了。

再说说日本,我们说今天中国要经济转型,如果转型不成功会是什么样子呢?日本是一个转型不成功的典型。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20年后,遭遇到1989年的经济危机,1999年美国的《时代周刊》出了一篇封面文章:“日本:失去了10年”;2009年,或许《时代周刊》可以再出一篇文章“日本,失去了20年”,近20年日本近乎没有任何的变化。2008年我到日本去开会,印象特别深刻。日本金融厅弄了一个车带我们去开会,路上停在十字路口,我看到旁边一些非常漂亮的大厦,但是几乎没有什么人在街上走动,我说这是什么地方,他说这是银座。我说这是传说中的银座吗?他说是的,日本现在的经济就是这么萧条。我跟他们说,你们日本人就是想不开,不让中国内地人到你们这里来旅游,中国内地每年去香港地区旅游的人数是1 700万,到日本只有90万。我说要是1 700万中国人到日本来旅游,那日本的GDP 增长率可能就从负的变成正的了。很快日本就开放了对中国人的旅游,当然,这肯定和我说了什么没关系,因为这已经是大势所趋。

第三个例子是欧盟。欧盟也是属于负面例子,过去30年几乎没有什么进步。我们说美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确实要思考、反思和修正。但是总体来说,美国是唯一实现经济转型成功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大国,所以对中国的借鉴是非常有参考意义的。在过去30年里,全世界涌现出大量的高科技产业,其中四个支柱产业分别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生物医药。他们的龙头公司是惠普、思科、朗讯、微软、雅虎和BIOMET,等等,你会发现这些龙头企业没有一个是德国或者日本的公司,它们基本上都来自硅谷,一个美国国土万分之五的狭小区域。大家都知道硅谷,想象当中硅谷可能是金光闪闪的,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它到处都是沙漠,地理条件并不好。而为什么这个地方可以承载过去30年几乎所有高科技产业的龙头公司呢?我们还可以发现,所有这些龙头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而且历史都没有超过30年,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从硅谷的地下车库的小作坊,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巨擘,依靠的是资本市场的牵引。换句话说,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强大是因为它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硅谷的成功在于它找到了一个科技和资本对接的机制。

什么是好的资源配置方式

欧洲的转型为什么不行呢?我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可能对于我们理解欧洲的发展模式有所帮助。有一年去欧洲访问,我发现一个团里十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家都要看LV的包,我对LV没有什么研究,也没有什么兴趣。我说这个东西有什么好?他们说,你跟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我就跟他们去了香榭丽舍大街上LV的总店。我们进去一看,里面都是黑头发的,一半是中国人,另外一半是日本人和韩国人。我们一个同事要了一个LV的包看看,我问这个东西多少钱?他说合人民币1万元钱,我说这么贵,售货员用中文和我说,不贵不贵,这个款式北京卖2万。我摸了一下那个包,发现不是皮做的。我们那位同事说,你真是老土,LV 不是皮做的你都不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