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部分 (第1/4页)

荷茵兰又或利比里斯呢?也不行!泰坦皇储连连摇头,这两个老伙计弱是够弱的了,但与泰坦的势力范围相距太远,近卫军要过去抢东西还要走上一个多月,不值得!

再看地图,除了几位老对手,泰坦周边就只剩下捷洛克、意利亚、马尔顿,还有远在北方的俄列联合王国。这都是泰坦的盟友,奥斯涅还没有加冕,这绝不是和盟友撕破脸的时候。他不疯也不傻,他不会为了一吨黄金断送边境上的多方援助。

也就是说……只能在帝国东部发动战争,对手只能是波西斯人!

普通的波西斯人穷得要命,连头骆驼都没有!但每个波西斯王公都富得流油,他们的领地和王公堪比一座又一座巨大的金矿,而且这些家伙一向养尊处优,他们对黄金的痴迷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世上还有人比他们更适合挨刀子吗?就算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不缺这笔钱,单从政治版图的角度分析发动战争的出发点:在加冕之前,泰坦皇储固然要尽力避免与西方列强发生军事冲突。这会让他在意利亚的外事交往中陷入被动,而战争的不确定性还会让他的地位受到威胁。若对手换成是波西斯异教徒,安鲁大帝就站在了正义的神台上,管他什么烧杀捋掠,只要有黄金,只要教廷能够欢迎这场战争,那么水仙骑士就可以把信奉的教条视为侵略和杀戮的许可证!

以上所说的这些,基本可以概括为“第二次安那托利亚战争”(教历803-806)的历史背景。简单点儿说,这不过是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因为手头紧而被逼得狗急跳墙的应激之举;长远来看,西大陆的历史学家、政治家、军事评论家纷纷将这场战争看作是泰坦帝国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分水岭。为了凸显这场局部战争的侵略本质。人们也称其为“黄金大战”,不客气地干脆呼之“奥斯涅的第二次抢钱行动”(第一次是时任军情局长的小亲王搬空了维耶罗那交易厅的地下金库)!

一切都源于帝国皇储在水仙骑士团最高军议上的一番牢骚。那是在菲尔谢拉省的历史名城的黎波里,大家长集合了随行队伍中所有的水仙军官,他对他们说:

“哦啦!我他妈都快穷疯啦!”

水仙军官集体的回答是一阵乱糟糟的“安鲁哈啦”!然后他们便紧急联络先期赶到意利亚的费戈元帅。同时致讯舍恩布隆大本营,骑士团参谋本部在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就拿出了早已备好的战争预案,并以最快的速度传至驻扎在安那托利亚大平原的四大方面军。

就在水仙骑士团布赫瓦尔德方面军、米斯特拉尔方面军、阿巴尼亚方面军和阿卢宾方面军陆续进入出击位置的时候,来自意利亚方面的消息也到了。骑士团总司令费戈元帅在给全体参战官兵的公开信中说,“要战便战,不必等我!”

那就战吧!

此时的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已经和他的大部队离开了的黎波里,他是在一个名叫格辛察雅的小镇收到了安鲁哈啦大本营的第一封战报。也是在格辛察雅,他为出征的将士签署了一份迟到的战争动员令。

参考历史,这份洋洋万言的战争动员令还有另外一个名目,即《格辛察雅宣言》!以往的泰坦帝国在发布类似战争动员的公开文件时都以保家卫国为第一宗旨。号召广大军民奋起抵抗侵略者,而这一次,也是第一次,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以泰坦皇储、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帝国终身执政、和安鲁家长的身份向水仙骑士大肆鼓吹为国开疆拓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将《格辛察雅宣言》粉饰成骑士荣誉的一种象征,除了宣泄他那赤裸裸的侵略欲望,他还告诉他的骑士们,抢劫和纵火并不算犯错。

对于水仙骑士来说,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参与侵略。之前已经有过兼并斯洛文里亚的战役,还有第一次安那托利亚战争,但是到了这一回,骑士们头一次由长官的嘴里听说,他们抢到手里的黄金有可能嵌上安鲁大帝的皇冠……想一想吧!这是一场多么光荣的战争!这是一场多么值得自豪的战争!第一轮进攻,水仙骑士拆掉了清真寺的金顶;第二轮进攻,各支部队都带上了金匠和冶金熔炉;第三轮进攻,他们从波西斯王公的妃嫔身上抢走黄金首饰;第四轮进攻,一颗又一颗带血的金牙标志着第二次安那托利亚战争基本告一段落。

所以说,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的侵略行径从一开始就足够疯狂。四百年来,水仙骑士吃足了苦头,别说黄金,有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小战士连精钢打造的兵器都没见过。大帝的一纸战争动员令将他们送到生与死的边缘,首先他们战胜了敌人。因为他们依然强悍、始终无敌!然后,波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