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 (第1/4页)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军情不明

费曜是鲜卑人;出自鲜卑拓拔部费连氏族;费连氏汉化后改姓为费氏。在关陇虏姓贵族集团中;原北魏皇族元氏和北魏勋臣八姓最为尊贵;费氏只能算是二等贵族;权势有限;实力也主要体现在军方。费曜有武略;善骑射;少年从军;从统一大战一直打到塞外边陲;戎马三十余年;功勋显赫。本来他要去东征战场;但旧疾复发;难以成行;遂被皇帝点名留守京畿;坐镇黑石关;全权负责京畿东部防区的镇戍重任。

京畿东部防区从偃师开始;经黑石、洛口仓、虎牢、荥阳一直到天堑关防东部重镇浚仪;都属于费曜的镇戍辖区;而荥阳都尉崔宝德则专门负责镇戍天堑关防的东部区域;所以从职权上来说;费曜的职权要大于崔宝德的职权;但正四品的武贲郎将直属卫府;费曜的上司是卫府将军和大将军;而同为正四品的荥阳都尉则直属中央;崔宝德直接听命于皇帝;也就是说;在同一个防区里;有两套互相没有隶属关系的军事机构;其军事长官的级别还完全一致。和平年代;这种做法自有它的好处;职权重叠;互相牵制;但到了战时;这个弊端就会无限放大;后果非常严重。

崔宝德出自博陵崔氏;他的父亲崔彭与崔弘度、崔弘升都是堂兄弟;深得先帝信任;先后出任监门郎将和备身将军;统率禁卫军;主掌宿卫。今上登基后;对崔彭同样信任有加;授其左领军大将军;为中央禁卫军最高统帅。崔彭病逝后;长子崔宝德继嗣袭爵;屡受今上重用。这次今上御驾东征;更是托之以卫戍京畿东大门之重任。

崔氏家主崔弘升北上涿郡参加东征之前;对崔氏如何应对未来政局的变化进行了布局;其中崔宝德就承担了一部分重要使命;所以他清楚地知道白发贼李风云是这个布局中的一颗棋子;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颗棋子竟然如此重要;不但在短短时间内改变了齐鲁和河南局势;还迅速推动了东都政局的变化;而这个变化正是崔氏所乐于见到的。

费曜匆匆而来;其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与荥阳都尉府争夺军权;对此崔宝德心知肚明;考虑到崔氏之利益;崔宝德决定推波助澜;把通济渠一线的局势向东都某些人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于是;崔宝德放下了超级豪门的自尊和傲慢;主动出城迎接在品秩上与自己同级;但在贵族等级上却与自己差距甚大的卫府武贲郎将费曜;以此来向东都的各政治势力做出某种暗示。

费曜年近五十;身材健硕;气势威猛;浑身上下透出一股肃杀之气;是个典型的老军。他站在战船的甲板上;第一眼便看到站在码头上迎接自己的崔宝德;眼里顿时露出诧异之色。

崔宝德四十多岁;相貌英俊;气宇轩昂;虽然穿着一身普通的黄色单薄戎装;但与生俱来的那股卓然不群的世家高贵气质;还是让他在人群中显得异常醒目。

费曜十分意外;之前他在船舱里曾设想了很多种两人相见的场面;但独独没有想到崔宝德会纡尊降贵;亲自到码头上迎接自己。这是一种态度;是崔氏对当前激流暗涌的东都政局的一种表态。

崔宝德是博陵崔氏的中坚力量;尤其自一门两妃一死一废;崔弘度、崔彭这对老兄弟又先后辞世;崔弘升不得不独自支撑大局;崔氏就此陷入困境后;崔宝德在崔氏的话语权越来越重。现在崔氏家主崔弘升正在东征战场上;留守京城的崔氏子弟及其门生故吏皆以崔宝德为首;所以崔宝德对当前政局的态度至关重要;这也是费曜奉命从东都匆忙赶至浚仪的重要原因之一。

崔宝德的举动非同寻常;而这一举动所代表的积极的合作态度;对费曜所属的政治集团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费曜下了船;与崔宝德寒暄见礼;十分恭敬。

当今中土的尊卑不论年龄;不论才智;也不论官职高低;而是以贵族等级来划分。虽然先帝已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度;但改革的只是选官制度;而沿袭传承了几百年的贵族等级划分是门阀士族政治的基础部分;根深蒂固;早已演化为中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可能因为一个选官制度的改革而受到影响

崔宝德表现得很矜持。以崔氏在中土的傲然地位;到码头上迎接一位比自己等级低的贵族;只是表明一种态度;是政治上的需要;至于见面的礼节;还是要严守尊卑规则;不能失了礼而徒招耻笑。

费曜只是在崔宝德面前恭恭敬敬;在一群出身较低的诸如鹰扬府军官、浚仪县府官吏面前;则是趾高气扬;不假辞色。

酒筵过后;都尉府的司马向费曜介绍了天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