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 (第1/4页)

梁德重神情微滞;踌躇良久说道;“齐王羽翼未丰;终究不敢与东都决裂;即便他要杀人;也只能借刀杀人。”

崔德本明白梁德重的意思;当即发出警告;“千万不要轻视白发贼;董纯之败就是前车之鉴。”

梁德重暗自冷笑;嗤之以鼻;并没有把崔德本的警告放在心上;接着他与崔德本又商量了一些具体细节;遂告辞而去。

李风云指挥联盟主力攻占郯城后;便沿着沂水河迅速南下;一路攻城拔寨;直逼下邳城。

同一时间;孟海公率南征中路三个军;在东海境内沿着沭水河南下;也是一路烧杀掳掠;飞速逼近了沭阳城。

同一时间;梁德重率军沿着泗水河急速推进;驰援下邳城;而李风云的速度更快;联盟主力抢在官军抵达之前;包围了下邳城;攻占了峄山津口;断绝了梁德重进城之路。

双方在峄山遭遇;当即展开了激战。

梁德重要攻占津口以便渡河救援下邳;而李风云则要将官军阻挡在峄山脚下;为主力攻克下邳赢得足够时间。

李风云急告两百余里外的孟海公;马上渡过沭水河;直杀下邳首府宿豫城;牵制住宿豫方向的官军;以防主力大军在下邳一线陷入腹背受敌之困境。

沭阳距离宿豫不足两百里;孟海公日夜兼程;以最快速度杀到了宿豫城下;围而不攻;并纵兵于城池周边地区大肆掳掠。

正当梁德重和李风云激战峄山之刻;齐王率军抵达彭城。

崔德本率郡府官员出迎;并奏报军情。齐王详细询问了一番;崔德本无意隐瞒;一一告之。言谈之中;齐王突然说起了一件事;十月初八;工部尚书宇文恺病逝。

宇文恺是自内史令元寿、观德王杨雄、兵部尚书段文振、纳言杨达之后;中枢核心决策层第五位重臣辞世;如果再加上卫府统帅中的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右屯卫将军辛世雄的阵亡;今年中土的军政最高层算是遭遇到了空前重创;而这些军政重臣基本上都是圣主的股肱;是以圣主为核心的改革派的中坚力量;他们集中在东征期间爆发性的辞世;对改革派、对军心士气、对国祚根基、对中土大势的发展都产生了致命的打击和难以估量的恶劣影响。

崔德本很震惊。中枢重臣;卫府统帅;都是国之鼎柱;而东征期间他们一个接一个的死去;这不但对东征来说是个不祥之兆;对国祚命运来说同样是个不祥之兆;而这些国之鼎柱密集死亡与东征大败相比;其对国祚所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影响也更为深远。

齐王此时此刻说出这个消息;其隐含的深意不言而喻。东都政局正处在剧烈变化当中;但有一个趋势清晰可见;那就是圣主及支持他的改革派的实力;正在飞速下降;且不可逆转。

东征败了还可以再打一次;但人死却不能复生;尤其像元寿、宇文恺这等德高望重的虏姓大权贵;像杨雄杨达这等威名显赫的皇族显贵;像段文振、麦铁杖这等战绩辉煌且出自山东和江左的军中老帅;历经多少年的培养和锤炼才登上了权力巅峰;都是精英中的精英;都是所属政治势力的领袖;都是凤毛麟角的人物;死了就没了;像找个代替的都找不到。

这些人在世的时候;忠诚于圣主;他们所拥有的实力都为圣主所用;竭力维护圣主的权威;为改革保驾护航;如今他们死了;圣主失去的不仅仅是他们这些人;还有他们所拥有的庞大实力。

以虏姓贵族集团为例;元寿和宇文恺一死;元氏豪门和宇文氏豪门是否还能为圣主所用?是否还会对圣主忠心耿耿?豪门内部支系繁茂;本来就矛盾重重;有个德高望重者做领袖;兼顾各支各系的利益;在重大决策上尚有形成统一的可能;但豪门中这样的人物也很少;一旦死了;短期内不可能找到替代者;如此一来内部矛盾就必然激烈;到那时家族内部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形成统一决策了;而一盘散沙的豪门;当然无法为圣主所用;而圣主亦不敢相信他们的忠诚。

由此推及;可知圣主此次损失之大;如果圣主未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忠诚于他的替代者;那么可以预见;本来支持他改革的一部分关陇贵族将迅速离他而去;而关陇贵族集团是国祚的基础;是中土的主要统治力量;同时也是推动中土大一统改革的重要源动力;圣主一旦失去了他们;后果是毁灭性的;即便居心叵测的山东人和积极支持他的江左人会在未来投入更多更大的力量维护其权威;但这会进一步激化他们与关陇人之间的尖锐矛盾;而这个根本性的矛盾一旦爆发;必将动摇国祚根基。

圣主对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