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1/4页)

覆没;甚至最后连董纯自己都“搭”了进去;但当时官军还是占据绝对优势;白发贼历尽艰辛才逃到了蒙山。然而;一年后的今天;白发贼的实力壮大了让他难以置信的地步;不仅人数多;军队的武器装备也不错;如果不是因为临战经验明显不足;军官素质普遍较低;严重限制了他们的战斗力;鹰扬府已经难以抗衡了。

白发贼的实力为何发展如此之快?就靠烧杀掳掠?今夏齐王两万大军出京围剿白发贼;按道理白发贼就算逃回了蒙山;也应该有一定程度的损失;但如今看来;白发贼不但毫发未损;反而更为强悍了;为什么?梁德重不得不重新审视今夏的通济渠危机;重新思考齐王杨喃出京戡乱的背后真相;不得不从政治层面考虑眼前的徐州危机。

现在徐州诸鹰扬还能与蒙山贼抗衡;但从峄山一战来看;这种抗衡仅限于局部战场;一旦双方投入全部军队;展开正面决战;徐州诸鹰扬必然因人数上的劣势而有败北之危;所以梁德重从自身安全角度考虑;断然决定暂缓追击。

白发贼南下攻打宿豫城了;但宿豫城是下邳首府;城池高大坚固;还有一个鹰扬府戍军;防守力量较强;而白发贼从蒙山一路狂奔而来;轻装简从;没有大型攻城器械;如果强行攻坚;损失之大不言而喻。白发贼能够攻克郯城;是占了“攻敌不备”的便宜;而到了下邳就不行了;不敢攻坚了;只能在城池周边掳掠;与官军在峄山交战的目的也仅仅是阻击;给他掳掠赢得更多时间。梁德重据此推断;白发贼到了宿豫城后;也是围而不攻;也是掳掠城池周边;而更重要的是;宿豫距离淮河只有一百余里;渡淮之后便是江都;白发贼从蒙山狂奔六七百里赶到淮河岸边;目的何在?此次南下;白发贼的目标到底是徐州还是江都?梁德重面对复杂形势;无从揣测;只能小心谨慎;暂驻下邳;静观其变。

这时斥候来报;齐王的军队突然横渡泗水南下了。

梁德重暗自吃惊;望着地图反复推演;试图窥探到齐王的目的。

白发贼南下宿豫;兵临淮河;使得战局可能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白发贼迫于鲁西南局势急速恶化;迫不得已之下;遂打算渡淮南下;进入江都作战;在江淮生存发展;一个则是有意威胁江都安全;诱使江都军队渡淮入徐。

如果战局向第一个方向发展;梁德重乐见其成;他只要与白发贼保持适当距离;徐徐进逼即可;胜利果实唾手可得。至于衔尾追杀而来的齐王;他能居外戡乱;就是因为白发贼的存在;所以不出意外的话;齐王也要渡淮南下;如此一来;所有危机便由徐州转移到了江都;这对梁德重、崔德本还有以兰陵萧氏为首的徐州本土势力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假如战局向第二方向发展;对徐州来说就是一个坏消息了。依照律法;江都军队不能越界;不能渡淮北上;但江都郡丞王世充是圣主的亲信;一旦圣主为了打击齐王;为了找到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把齐王“抓”回东都;密诏王世充临机处置;那么可以预见;现在王世充可能就在淮河岸边蓄势待发;只要看到白发贼出现在淮河北岸;已经对江都构成了威胁;则必然挥师渡淮;北上戡乱。

王世充进入徐州后;剿杀白发贼是次要的;首要目标是打击齐王;是“重创”齐王;如果能借助白发贼这把“刀”痛宰了齐王;最终满足了圣主的心愿;把齐王“赶”回了东都;则王世充的功劳就大了;飞黄腾达之日就在眼前。但徐州人就糟糕了;百口莫辩;得罪齐王好歹还是未来的危机;得罪以韦氏为首的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则是现实的灾难;关陇人不敢报复王世充;却敢对着徐州人挥动“大刀”以泄心头之恨。

梁德重随即坚定了屯兵下邳、坐观其变的想法。虽然他在徐州是最高军事长官;但他很弱势;哪个都得罪不起;又不能随便站队找死;唯有做缩头乌龟了。

但他不动;消极怠战;不代表齐王也不动;也消极怠战;相反;齐王从自身利益考虑;为了防止江都军队渡淮北上;必然以最快速度直奔淮河北岸;切断白发贼渡淮之路;也切断王世充渡淮之路;只是如此一来;王世充是不敢强行渡河了;以免与齐王公开决裂;但齐王却也被拖在了淮河北岸;动弹不得。

齐王“龙困浅滩”;不能动了;白发贼就可以“翱翔”了;甩掉了这个整天跟在背后磨刀霍霍的敌人;可以在徐州尽情掳掠了。这是不是白发贼一路狂奔淮河的目的所在?

梁德重命令斥候;再探;密切关注齐王杨喃和白发贼李风云的动向。

很快;李风云指挥虎贲、风云两军包围了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