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 (第1/4页)

。。。

第两百九十三章 意欲何为?

十一月底;李风云指挥联盟军队突然进入济北郡;越过济水河;包围了大河南岸的东阿和卢城;一时间鲁西北局势骤然紧张;齐郡郡丞张须陀闻讯;紧急调遣贾务本、秦琼等数支在外剿贼的军队十万火急回援首府历城;以防不测

就在张须陀忙着调兵遣将之际;李风云攻陷卢城;接着马不停蹄;率内府三军越过了冰封的大河;进入河北境内;并在第一时间向武阳郡的聊城发动了攻击。

聊城措手不及;根本没有想到齐鲁的叛军会杀进河北;更没有想到会有成千上万的叛军将士如潮水一般冲过来;仅仅数个时辰后;聊城便告失陷。

吕明星率联盟第五军驻守大河北岸的聊城;第三军驻守大河南岸的卢城;而第四军则驻扎于大河北岸;居中策应。

李风云率内府三军;外府第一和第二军;继续北上进入清河郡境内;并迅速向永济渠方向推进。

十二月初二;联盟军队与清河义军取得联系。当日夜间;李风云与清河义军首领王安初会于马颊河畔。

李风云在渡河之前;曾对河北义军做了一番详细了解。

河北义军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活跃在太行山东麓;以邯郸杨公卿、魏郡王德仁、汲郡李文相实力最强;一部分活跃在清河、平原两郡境内的永济渠两岸;其中永济渠北岸以聚集于高鸡泊的高士达、窦建德名气最大;而永济渠南岸则有以清河人张金称张金树兄弟为首的清河义军;以平原人郝孝德、刘黑闼、杜彦冰、王润四大豪帅为首的平原义军;还有一部分则活跃在河北的渤海郡;渤海郡东临大海;北接河间;西连平原;南部隔大河与齐郡相望;鱼盐之利非常丰厚;而盐属专卖;地方豪强为与官府争利;积极走私;黑白两道因此冲突激烈;这也是渤海起义军蜂拥而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聚集在渤海南部豆子岗一带的刘霸道、李德逸、孙宣雅、石秕闺势力最大;而聚集在渤海北部盐山一带的格谦、高开道、张君立等豪帅亦是实力不俗。

联盟渡河之后;主要合作对象是清河义军。清河义军也是一个松散联盟;其中张金称、张金树兄弟实力最强;而李风云见到的这个小帅王安;则是清河郡临清县的一个地方豪强;手下有近千人马;因与张氏兄弟实力悬殊太大;只能唯张氏兄弟马首是瞻。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清河义军不但屡剿不平;反而不断的发展壮大;而在今年圣主东征期间;清河义军对横穿其境内的永济渠;同样是采取了有节制的掳掠策略;这其中值得推敲的东西就多了。入冬后;左翊卫将军段达戡乱河北;首要目标便是清河郡;其名义上是剿杀永济渠两岸叛军;但实际上却是针对清河的豪门世家而来。

河北豪门世家众多;二三流乃至低等贵族不胜枚举;其中北部贵族以博陵崔氏为首;中东部有赵郡李氏为鼎柱;南部则有清河崔氏为大旗。现如今;赵郡李氏已风光不再;正在走“下坡路”;博陵崔氏频遭打击;看似风光;实际上危机四伏;步履艰难;唯有清河崔氏;占了皇亲国戚的光;尤其在圣主登基之初根基不稳的关键时刻;倾力相助;收获颇丰;这使得他们在河北三大贵族集团中;权势最为庞大;因此也成了山东人与关陇人激烈对抗的选锋军。

河北义军里实力强大的清河义军、平原义军、高鸡泊义军和渤海义军都集中在永济渠以南;都在河北南部;都在过去一年里屡剿不平;其背后原因也就呼之欲出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河北南部贵族集团理所当然成了关陇人首要打击目标;而以清河崔氏为首的河北南部贵族夷然不惧;猛烈反击;尤其在祭出了“义军”这把锋利的战刀之后;政治上的斗争就更加血腥而残酷了。

段达气势汹汹而来;直奔永济渠;屯兵于清河、平原和信都三郡交界处的长河、漳南一带;依靠由永济渠源源不断运送而来的粮草武器;指挥大军向永济渠南北两岸的高鸡泊、清河和平原三股义军发起了攻击。平原义军不敢挡其锋锐;率先撤向豆子岗;与豆子岗义军合兵一出;伺机反击。高鸡泊的高士达和窦建德亦不敢与官军正面作战;果断东撤;沿着漳水河逆流而上。

段达衔尾追杀;率军进入清河郡;以剿贼为名;对涉嫌“通贼”的地方贵族富豪大开杀戒。

清河人勃然大怒;张金称、张金树兄弟在他们背后支持力量的敦促下;联手高鸡泊义军;毅然在宗城一带与官军交战;首战告负。义军果断改变策略;化整为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打起了游击战;双方随即陷入僵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