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部分 (第1/4页)

连旌旗都一模一样。”

“我们的攻击速度太快;由马头山到渑池;再一路追杀到千秋亭、谷伯壁;没有片刻停顿;人不卸甲;马不停蹄;风驰电挚;而我们的将士亦是骄狂自大;跟在叛军后面穷追不舍;认为叛军不堪一击;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杨玄感也是一头吃人的狼。”杜淹的矛头直指卫文升;言辞中透露出对卫文升的强烈不满;甚至把西京大军陷入今日危局的责任都推给了卫文升。

卫文升面无表情;喜怒不形于色;只是眼中的杀气有所收敛;显然他头脑清醒之后也迅速做了一番分析;已无意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现在追查元凶有意义?能够逆转危局;摆脱困境?当务之急是在渑池失陷粮草烧尽;大军陷入绝境之刻;马上拿出求生之策;否则就有全军覆没之祸。

卫文升凝神沉思。明雅、韦津和杜淹神情严峻;亦是不再说话。此刻卫文升这位百战老军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生死存亡之际;官爵威信利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活下去;而单以兵法谋略论;老将军无疑拥有绝对权威。

良久;明雅终于忍不住说话了;“崤、渑一线地形复杂;崇山峻岭;若杨玄感早已决定与我们决战于函谷关外;他极有可能先伏兵于谷水两岸;待我们进入他的包围圈后;他的伏兵再杀出来截断我们的退路;就此完成对我们的包围。”明雅看了一眼镇定自若的卫文升;目露愧疚之色;“我们的确轻视了杨玄感。昨天攻击速度太快;势如破竹;以致于我们疏于防备;结果一不小心掉入了杨玄感的陷阱。”

卫文升抬头望向明雅;目光冷冽。明雅这话听上去是自责;是检讨;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昨天统帅部所做的一鼓作气直杀函谷关的决策。当时韦津和杜淹均持反对意见;要求放慢攻击速度;而卫文升和他却坚持加快速度;结果证明卫文升和他都错了;可想而知此刻韦津和杜淹有多大的怨气;恐怕连杀人的心都有了。这显然不利于统帅部内部的团结;为此明雅不得不放低姿态;以赢得韦津和杜淹的齐心协力。

卫文升无意“妥协”;虽然他十分认可明雅的分析;认为袭击渑池的应该是杨玄感的伏兵;西京大军确实已陷入叛军的包围;而且军需断绝;形势十分危急;但他并不认为西京大军已陷入绝境;相反;他为这是一次绝佳战机;他宁愿全军覆没;宁愿玉石俱焚;也要重创杨玄感;而杨玄感损失惨重实力骤减之后;再想杀进关中就难如登天了;再想与圣主抗衡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卫文升只想成为这场风暴的最后赢家;而眼前这一仗的胜负对他来说无所谓。就算让杨玄感赢了又如何?杨玄感赢了这一仗;却输掉了整个兵变;得不偿失。只是玉石俱焚之局对西京来说代价就过于惨重了;西京大军经此一役必定所剩无几;因此卫文升绝不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更不会向韦津和杜淹做出任何“妥协”;相反;他要表现得极度强势;要充分利用眼前这个难得机会牢牢抓住指挥权;要利用这场生死危机来死死压制住韦津和杜淹;不让他们有任何机会于涉和掣肘自己;如此一来这场决战就在他的股掌之间;而杨玄感则是他的囊中之物。

。。。

。。。

第五百三十二章 优柔寡断

卫文升做出决策;突围;向渑池方向突围;只要杀出敌人的包围;撤回陕城;就能得到粮草武器和兵力的补充;西京军队依旧可以阻挡杨玄感西进关中。

这一决策无人反对;此刻当然是撤出战斗;向西突围;至于渑池失陷的真相是什么;渑池是不是已被叛军攻占;答案实际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粮草辎重已被大火烧尽;此刻就算渑池还被郑元寿、独孤武都和韦福奖所控制;西京大军也无法继续向东攻击了。只是;如果渑池当真被叛军攻占;西京大军已被叛军合围;突围难度就大了;毕竟将士们随身携带的粮食只有三天存量;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乐观估计还能坚持两天;在这两天内西京大军若未能杀出重围;那就只有等死了。

卫文升果断下达命令;封锁渑池失陷的消息;能瞒多久就多久;竭尽所能稳定军心。

又命令正在千秋亭休息的武贲郎将豆卢贤、斛斯万寿;武牙郎将长孙无傲即刻率军撤往小新安城;刚刚撤出战斗不久的武贲郎将崔师和武牙郎将郭臻也马上率军撤离;目标是位于渑池和小新安城之间的孟岭;正在谷伯壁一线浴血厮杀的监门直阁庞玉、武贲郎将张峻、武牙郎将梁元礼迅速撤出战斗;依次撤至千秋亭与统帅部会。

卫文升还特意给豆卢贤下达了一道命令;撤到小新安城后;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