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部分 (第1/4页)

杨玄挺死了;全军覆没;而罪魁祸首卫文升逃了;西京大军扔下全部辎重;上山逃亡了。

煮熟的鸭子飞了;关在笼里的野兽跑了;唾手可得的胜利不翼而飞;大好局面鸡飞蛋打;面对如此匪夷所思的一幕;受到打击的不仅是杨玄感;还有兵变同盟的所有成员;还有奋战多日的将士们。

杨积善怒不可遏;当即率军尾随追杀。西京大军疲惫不堪;粮食尽绝;还带着大量伤员;翻山越岭肯定走不快;只要追上去依旧还能斩尽杀绝。

午时;李密急报。李风云连夜撤离了;渑池战场已看不到一个联盟将士的身影;而更严重的是;陕城方向的援军乘机杀进;与渑池城内的郑元寿顺利会合了。李密气急败坏;建议杨玄感马上调兵进入渑池战场;先把渑池城包围住;堵住西京大军的退路;以免郑元寿倾尽全力救出了卫文升;如此决战势必功亏一篑。

杨玄感闻讯;气得睚眦欲裂;恨不得千刀万剐了李风云。

卫文升昨夜上山逃跑;而李风云恰好昨夜撤离渑池战场;如此惊人的巧合也就罢了;关键是胜券在握的大好局面就此毁去。现在渑池东边的大火还在燃烧;杨玄感过不去;必须绕道谷水南岸赶赴渑池;但这个时间上的耽搁已无关紧要;因为他即便火速赶到渑池城下;也无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渑池;他受阻于渑池;卫文升就能抢在他的前面抵达陕城;而卫文升一旦逃回陕城;全力阻御;杨玄感西进关中之计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胡师耽切齿痛恨李风云;同时也暗自懊悔。早知如此;悔不当初;早知决战要“翻盘”;当初就不该把吃人的嘴脸过早暴露;不该与李风云反目成仇;这样决战即便“翻盘”了;卫文升逃掉了;但渑池还能一鼓而下;杨玄感还能以最快速度杀到陕城;还能在陕城张开罗网;守株待兔;还有机会吃掉奄奄一息的卫文升和西京军队。然而;现在李风云为了保全自身;早早撤离渑池战场;使得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明公;白发连夜撤离;悄无声息;显然有威胁之意。”胡师耽看到杨玄感的情绪有些失控;不得不提醒他;“白发要撤回东都;首先面临函谷关之阻;而函谷关没有明公手令;断然不会为其打开大门。”

杨玄感当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他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而是怨恨李风云背信弃义;怨恨李风云在他的背后捅了一刀;他实在不甘心就这样放走李风云。在他的潜意识里;他可以任意宰杀李风云;李风云却没有资格捅他一刀;所以他要报复李风云;要置李风云于死地。只是;李风云已经“翻脸”;已经摆出一副玉石俱焚同归于尽的架势;而目前战局对杨玄感十分不利;时间对他来说太宝贵了;如果他执意要报复李风云;李风云愤怒之下势必大打出手;一旦函谷关没有挡住联盟军队;东都战局必然有崩溃之危;结果可想而知。

杨玄感不说话;眼里的滔天恨意越来越浓。胡师耽急忙劝谏;“白发东撤;可以帮助我们牵制大量对手;可以有效减轻东都战场的重压;可以给我们赢得更多的西进时间。”

杨玄感不为所动;还是不回应。

“白发若想安全撤离;困难重重;除非得到齐王的接应;而齐王已成众矢之的;日后清算中;他与白发之间的‘默契;必定落人口实;所以不出意外的话;齐王已经在荥阳那边挖好了陷阱;就等着白发跳下去了;一劳永逸地铲除祸患。”胡师耽冷笑道;“某可以断定;此次白发即便逃出天生;代价之大也难以估量。”

杨玄感听到这话;心中的怒火才稍有减缓;“传令函谷;开关放人。”

七月初一下午;函谷关大门洞开;联盟军队安全通过。

七月初二上午;李风云返回东都战场;为防意外;他率军渡过洛水;驻扎于建国门外;一旦与杨玄感翻脸成仇;迫不得已就直接南下伊阙。

留守东都战场的李珉、牛进达闻讯;又惊又喜;匆忙赶来拜见。稍事寒暄;李珉就急切问道;“决战如何?”

李珉知道渑池决战肯定出了问题;否则义安侯杨慎那边肯定捷报频传;大肆庆祝;不可能一点声音都没有;也不可能连李风云返回东都这件大事都不提前告之。

李风云同样面露急切之色;“可有决战结果?”

两人面面相觑;一股不祥之感掠上心头。站在两人身边的袁安、徐十三、牛进达等人也是惊疑不安。

“明公撤离之前;决战尚未结束?”李珉吃惊地问道;“既然决战尚未结束;明公因何匆忙撤离?”

“杨玄感背信弃义;要在决战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