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 (第1/2页)

真是糟心。 想一想几十年前被灭的宋国,国土面积也不比只剩一郡之地的韩国小多少。既然宋国被灭了这么多年也没掀起什么水花,那韩国应该也差不多。 五国国君想了想,感觉这个类比很有道理,于是把这件事抛开不管了。 是韩国自己没那个复国的福气,可不是他们不尽心。再说了它本来就苟延残喘多年,能撑到现在已经是走了大运。 由于秦国在六国都安插了内应,准确说来应该是“秦国在六国都选择了一些高官进行贿赂”,所以国君们的态度很快就被传讯送到了咸阳。 灭韩之后要去对付最难啃的硬骨头赵国,是以这些天众臣时常齐聚章台宫,一起商讨灭赵的方案。 消息传来时大家正好都在,秦王政看完嗤笑一声,递给诸位传阅。 众人看完也没忍住笑了出来。 “五国如今的君主都是无能之辈,合该他们气数将尽。” 先看赵国。 赵国在位的是赵王迁,因为生母受宠就被他爹废长立幼接手了王位。但是这家伙不懂政务,大权都在郭开手里。 而郭开,不好意思,那是秦国花大价钱买通的自己人。 再看燕国。 燕国在位的是燕王喜,这老头属实没什么担当,遇到事情就推太子丹出去抗。 如果太子丹也扛不住,没关系,砍了太子头颅送给秦王息怒。再不行就收拾东西跑路,大不了逃到辽东去,这样总不会被抓了吧? 接着看齐国。 齐国在位的是齐王建,一个天真的小傻子。相国说什么他信什么,因为相国是他亲舅舅后胜,他觉得舅舅肯定不会害自己。 但是很不巧,后胜也是个收了秦国钱,会无脑吹秦国友善绝对不可能动齐国的自己人。 下一个楚国。 楚国在位的是楚幽王熊悍,这人好一点,因为他活不到楚国被灭,运气好躲过了亡国之君的成就。 然而熊悍也不是什么明主,毕竟谥号都是“幽”了,上一个出名的可是导致西周灭亡的周幽王。 最后一个魏国。 魏国国君大概是五个矮子里最高的那个,没有什么“杰出”的事迹可以说。在位十几年,攻秦时几乎没打过胜仗。 打败仗的时候,被秦国抢了一堆城池。从秦王政五年到秦王政九年,几乎年年被抢地盘。后来干脆自暴自弃,主动献地。 不过他命也不错,死了之后没两年他儿子就成亡国之君了。 这么一群歪瓜裂枣,若非祖宗留下的基业足够深厚,秦国灭他们就跟玩儿似的。 众人表情微妙地对视了一眼,纷纷想起了这些诸侯王的奇葩之处。只能感慨一声天命在秦,在别国都一代不如一代的时候,偏他们连出好几代明君。 别国的笑话看看也就过去了,接下来是严肃的讨论时间。 将军桓齮分析道: “赵国与北地匈奴接壤,双方常年发生战争。代地本就民风彪悍,有匈奴练兵更加难缠。” 赵国原本的国土没这么大的,毕竟是三家分晋时才分了一部分。 当时的晋国公室其实还在,晋国没有正式被灭,但早已名存实亡。因为赵氏家主都开始给儿子封太子了,完全不把晋国残存的宗室放在眼里。 到谥号为“襄子”的赵襄子继位时,他的姐姐嫁给了代国的国主。代国就在赵地以北,隔在匈奴与赵国之间。 为了吞并代国,赵襄子以小舅子的身份约见代王,代王毫无防备地前去赴会,然后就被干掉了。代王一死,赵国吞代便犹如探囊取物。 这个手段不是很光彩,后来他的姐姐伤心欲绝,干脆拔簪自刎了。 不过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够赵国消化代地,不像当年那般民怨沸腾。 两百年来赵国铁骑经历了无数场合匈奴的厮杀,即便在如今昏君频出的背景下,战斗力也颇为不俗。 这都要归功于代地本身尚武之风盛行,以及名将李牧的精心操练。 老将王翦直接断言: “若放李牧参战,攻赵将十分困难。三年前我们曾出兵攻过一次,当时便是为李牧所阻,这才不得不休战。” 杨端和赞同道: “李牧不好对付,若要硬打,恐怕损失良多。” 秦王政只是听着,不置一词。 半晌,他偏头看向跪坐在身侧的长子: “若是你,会以什么方式解决李牧这一心头大患?” 秦王政想考验一下儿子,因此没有直接给出决断。 这可问对人了。 其一,扶苏有整个灭六国的记忆,大秦到底用的什么计策,个中细节他全都一清二楚。 其二,扶苏毕竟是主持过吞并匈奴之战的帝王,哪怕没有记忆这个作弊器,他也能给出行之有效的方案。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扶苏是个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