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 (第2/2页)

擅长利用流言的人。 表面完美无瑕的人,他都能眼神毒辣地挖掘出对方的弱点,辅以攻心之术。更何况赵国这个状况简直就是个筛子,破绽一抓一大把。 扶苏自然不能按照上辈子的应对方案来答,以他的骄傲也不屑于抄答案。而且那个方法是王翦提出来的,扶苏总不好抢老将军的功劳。 是以扶苏谦虚地表示: “我不曾带过兵,沙场征战之事并不太懂,倒是朝堂争端能说上一二。” “如今赵国内部不稳,李牧手握重兵必受猜忌。不如在赵都邯郸境内散布流言,称李牧认为赵王昏庸不堪大任,已经悄悄投降了秦国。” 秦王政听明白了儿子的意图,但武将们并非全都会意。有些人只懂带兵打仗,这些朝堂里的弯绕有听没有懂。 桓齮就耿直地质疑道: “公子这招真的有效吗?赵人皆崇敬李牧,恐怕不会轻易被流言煽动。” 反倒是王翦笑了: “不,流言不需要让赵国黎庶相信,只需赵王信了即可。” 以赵王的脑子,他可不见得分辨得出流言是真是假。 秦王政只问儿子: “你是这么想的?” 扶苏自然摇头: “并非。” 王翦一愣,片刻后恍然大悟,抚掌而笑: “原来如此!” 公子说赵国内部不稳,李牧会受猜忌,众人便条件反射地认为这个猜忌李牧的会是昏聩的赵王。可其实赵王贪图享乐不爱管事,真正感觉到被威胁了权柄的,另有其人。 赵国政治大权早就掌握在了相国郭开的手里,而军权则在李牧手上。 自古武将都能靠武力值轻松镇压文臣,倘若李牧哪日对郭开不满到了极点,难保不会猝然发难。届时郭开就要成为阶下囚,甚至直接被李牧斩杀。 郭开会有这个担忧很正常,因为他确实是个玩弄权术的奸臣,把赵王给架空了。偏偏李牧比较正直,早就看不惯他了。 扶苏的意思是,流言传得沸沸扬扬之后,无论李牧到底有没有背叛赵国,郭开都可以拿它大做文章,问罪李牧。 扶苏侃侃而谈: “若李牧没有反心,也不愿在这个关键时刻与君王和相国闹翻,他就得卸去兵甲以示自己并无威胁,再独自进宫去向赵王辩白。” “一旦进宫,便是羊入虎口。李牧身上有这一盆脏水,郭开光明正大杀了他也不用担心背上骂名,还能继续在赵国为相。” 年轻的小将李信挠了挠头: “不对吧,赵人都不相信李牧叛国,郭开杀了李牧怎么可能不背上骂名?” 赵人肯定会大骂郭开是奸臣,觉得他为了权势不择手段。 扶苏轻笑,提点道: “奸臣的骂名可会影响到郭开的权利地位?” 这个,还真不会…… 郭开一开始是靠赵王的无条件信任才掌握权柄的,现在早就把赵王架空了。黎庶的谩骂有什么用?不痛不痒罢了,根本动摇不了郭开一星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