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 (第1/4页)

不过,北平军现阶段兵力有些不足,贸然出击恐怕会因为战线过长而导致首尾不顾,所以以周天寿为首的军委没有通过乘机攻略真定府的计划,而改用被动防御策略,就是主动收缩防线,在保定府境内与反扑的明军周旋。

陆军被动防御的同时,海军却是主动出击,海军战船主动进攻山东沿海,制造大举入侵山东的假像,明军害怕山东有失,肯定会分派大军去驻防,这就不能集中全力进攻北平军。

北平军布置防线的同时,万磊也不闲着,他在保定府一住就是十几天,几乎每天都在忙于政务。他一面安抚百姓,一面选派当地人员去北平去进修,以期早日培养出合格的行政官,好接手治安和行政事务,北平军才能竭尽全力对抗即将到来的明军。

在官员的选派官员上,万磊是不会搞歧视的,虽然保定河间两府的主要负责人是从顺天府选派的,不过下面各级官员还得用本地人。这样即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管理,而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搞行政组织建设的同时,万磊还从顺天府移了数千户人家过来,与保定河间两府的一些“良好”公民进行对调。这些人家本来是居民,不过在北平生活久了,也很有凝聚力,他们像“钉子户”一样分插到各个乡村,加强交流,以加快各府百姓之间的融和。

“周大哥,咱们北平军一共有多少战俘?”这天晚上,万磊好不容易见到了同样忙得连轴转的周天寿。

“有一万多,贤弟怎么问起了这事?”周天寿跟万磊的关系很好,几乎是同穿一条裤子了,而周天寿在北平军中的地位最高,战功也最高,深孚人望,各级官员都很卖他的面子。

“一万多,够用了,我打算修一条路,沟通顺天保定河间三府的道路。”

“修路?三府之间不已经有驿道了吗?”周天寿有些不解,地确,明朝在修驿道上很是用心,立国三十多年,驿道四通八达,几乎修到了每一个州府。而北平一带是边防重地,为了方便运输军粮,更是修造了笔直宽阔的驿道。

“我要修的路与驿道不同,这条路应该叫铁路,以碎石和木条为基,上辅铁轨,车辆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不但能减少颠簸,还能增加动力,而且还能减少维修成本。”万磊一脸向往地说道。

“铁路?在路上辅铁轨,那得用多少铁啊?”周天寿有些骇然地看着万磊,都说好钢用到刀刃上,万贤弟居然打算用铁来辅路,这,这也太败家了吧。

“这个我已经考虑过了,由于这是第一条铁路,运力不会太高,所以单向通行就行,也就是只用两道铁轨,而每根铁轨长十米,重约五百公斤,要修这条铁路,预计要用到六百千米铁轨,所用钢铁约三万吨。这看起来很多,不过我已经派人在保定和河间府内探察过了,矿产资源丰富,铁矿煤矿的储量更是惊人,只要开采出来,运钢铁厂去扩大生产,一年生产几万吨钢铁都不成问题的。”

“这个嘛,贤弟看着办就行了,老哥是个大老粗,打仗冲锋还凑合,搞工程建设就是一头雾水了。”周天寿尴尬地挠挠头,也不再坚持了。反正万贤弟干什么事都是计划周密,想清楚了才干的,不会头脑发热。

万磊当然不会头脑发热,他建铁路除了方便资源运输之外,也是在为造蒸汽机车在做准备。说不定这条两百多公里的铁路一修好,蒸汽机就能搞出来了,到时候把蒸汽机改成火车头,火车的时代就来了,这无异于给巨龙安装上腾飞的翅膀。

当然,在没有造出火车之前,铁轨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摆设,虽然没有强力的火车头来带动,不过可以用马来拉,只要把车箱改小,装的东西少点,速度慢点而已。总体而言,在平直的铁道上,马车的运力也比在泥道上高很多。

另外,铁路也不像泥路那样,一到下雨天就坑坑洼洼,不派人去抢修就没法通行。马车行在平直的铁路上,没有多少颠簸,旅客坐着也舒坦得多。有了铁路,官府甚至还可以提供客运和货运服务,加快人员和物资的交流,进而加快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所以,即便是要用上几万吨钢材,即便是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这铁路万磊也是修定的,毕竟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实事。以后除非发明了更便捷的运输工具,不然铁路都还是陆上运输量最大,同时也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

而且顺天保定河间三府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缓,修造铁路只是比修造公路多用铁轨和木枕,不必像山地丘陵地带那样钻山开洞,代价不算太高,而且境内无大河,不必另搭大桥,造路难度比较小,此次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