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页)

牵何壹易嫔弦怖���

可是,现在齐国的国力已经衰败了,真要与晋国打,他们打不过,因此他们一边听从晋国指挥,一边满怀“不服”的心理,总在背后捣乱。

齐国是大国,晋国正在与超级大国楚国相持,也不想过度激怒齐国,所以晋国常常容忍齐国的小叛逆行为,但如果齐国做得太过分,晋国便横下心来想收拾齐国一番——这下子,齐国立刻老实了,他们的国君会吐着舌头,流着满头汗过来认错,口称“我错了,你处罚我吧,打哪都可以,不要打脸,打脸太伤感情”。

每次,齐国认错的态度都非常诚恳,弄得晋国很不好意思——毕竟人家祖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祖上,所以晋国每次都是把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而齐国也摸透了晋国的这种心理,刚认错,出了门就生出捣乱心思,并把这个作为一项祖传事业,代代相传,不屈不挠的捣乱下去。

齐国现在的君主是齐灵公,一般谥号为“灵”的君主,意思是说:“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不求成功只求失败,这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地只求失败不求成功——上面所说的家伙就是这种人,所以我们称他为“灵”——愚顽不灵”嘛!

这种人,现代一般称之为“受虐狂”。

按齐灵公的性子,晋国要求他出兵帮助打楚国,他一定会恐赫威吓晋国的同盟国,牵制这些盟国使他们无法派兵助战——当然,他事后不会从楚国那里获得报酬,会从晋国得到一通修理。而他这么做,就是真诚地想“损人不利己”……

“这么说:这次作战,我们是孤军奋战”,赵武挠了挠头说。

魏相淡淡的笑着:“我们从来就是孤军奋战,所以——我们是天下霸主。”

ps:五更了,感谢读者的努力,我们现在已进入前十五,我想再努力一下,加更求票,拜求读者推荐票支持——让票票来得更猛了一些吧,我的更新也很猛烈!

第四十一章 我干嘛教别人聪明(上)

好口才,这句话铿锵有力,霸气十足。

霸权不可分享,所以,必须孤身战斗。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说这话的铁定不是霸主。因为霸主无需别国百姓“爱戴”,他们只求别人“敬畏”。

魏相不愧是古今第一雄辩家、中华第一名嘴,用最质朴的一句话,就把道理说得明明白白!

稍停,魏相扭了扭身子,继续说:“本来这话我不该说的……父亲已经从你那里得到一副金甲,我再开口未免贪心。但我魏兵已经得到了次攻(第二拨攻击)的位置,父亲缺少一副好弓箭。

我曾向韩伯讨要。韩伯却说,韩氏制弓的技术出自于赵氏,赵氏制作的弓箭更加优良,所以我才厚颜来向小武讨要。”

魏锜是上军司马,这官职也就是与韩起相似。

魏家几代经营,到现在才混得一个军司马,实在令人遗憾。这是因为,在前几次战争中魏锜是个捣蛋鬼,所以他不仅没有得到升迁,反而职位有所降低。然而魏相的存在却令人不可忽视,魏家有这样一位继承人,其后代想不出头都难。而魏相与韩厥联袂而来,韩厥毫无顾忌的当着他的面向赵武交代悄悄话,这说明魏家的立场已经严重偏向了韩氏。

在这种情况下,赵武能拒绝魏家的要求吗?

最终,魏相要走的不仅是一张弓,他还要走了赵氏精心制作的三百根箭,另外,他还把赵武已经装备完善的五百魏兵带走,换上了新的五百魏兵——当然,这五百魏兵更加精壮,可他们也需要赵武再次加以装备。

新到的魏家兵没有获得铠甲,只得到了新发的武器。但他们无所谓,刚才赵兵在军营口接受的嘲笑他们历历在目,所以赵兵那种铠甲在他们看来,有不如没有。当然,这些新来的魏兵接受赵氏重新装备——主要是武器——时,还不忘顺嘴嘲笑赵兵几句,惹得赵兵很有点垂头丧脑。

赵武听见门外的喧哗,他漫步走出屋门,见到赵兵都将身上的铠甲脱下,随意丢弃在地上,赵武走到一名赵兵身边,捡起铠甲,漫不经心的反问:“怎么,不打算穿了,来人,给我拿一把刀来,我把这后背砍破。”

那名赵兵急忙抢过铠甲抱在怀中——苍蝇也是肉,这铠甲虽然惹人笑话,但它的正面实在又威风又好看。而且这种铠甲是连头的,连头部都有甲片遮挡,整体看,近似现代那种带风帽的运动衫。

那名武士面红耳赤的辩解:“家主,这后背也不是容易刺破的,有它在,总是一个保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