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 (第1/4页)

�且�疵�恕G懊┚桶诔隽宋杭冶�胝约冶�!�

彭名也慌张,他恼怒的跺脚:“不宣而战,太不仁义了,晋军居然不宣而战了。”

那名通报的楚国军官也很愤怒:“是呀!晋国这次做得太不地道了,怎么不通知我们一声就来偷袭呢?什么时候,晋国人打仗也像吴国人一样卑鄙无耻了?”

彭名正在与楚将忘情讨论晋国人不宣而战的事情,又一名楚国军官赶来汇报:“许国军队出现了,丛林里出来的赵兵,后面跟的是许国人。另外,森林里还有不少旗帜,我们寨墙边的士兵都很恐慌。”

彭名想明白了:“连弱小的许国人都出现了,看来晋国人这次不止调动了自己的兵力,列国军队可能都在,我们……。”彭名想说:我们一支残军,跟全世界的联军打,肯定打不过,不如撤退吧!但彭名说不出这话来,他在等部下表态。

按照楚国的规矩,败军之帅要自杀谢罪。如果撤军的命令由他下达,回去他也活不了。但如果由部下提议,他为了保存实力全军撤退,以此回避晋军的锋芒,事后也就有了替罪羊。这年头谁都不是傻子。

正在大将彭名与部下大眼瞪小眼的时候,又一名楚国军官冲了过来,急嚷:“魏兵已经进入了射程,我们的弓箭兵怎么还没有上来?大人,快增兵啊!”

春秋时的营寨很简单,最奢华的临时营地,也就拥有一道简易的土垒。由于南方雨水冲刷的厉害,楚军扎的这座营塞,连土垒都没有,仅仅是简单的一排稀疏木桩。好笑的是,由于春秋时气候非常适宜作物生长,许多木桩上都发出了新芽,或者长满了蘑菇与野草。稀疏的木桩后,站着更稀稀落落的楚兵,射出更稀稀落落的几支箭……,大多数魏兵对此不屑一顾,他们仅仅用低头的动作来躲避箭支。与此同时,楚兵的箭叮叮当当落在魏兵铠甲上,造成的损伤可以忽略不计。

赵武向来不肯亏待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一直认为,炮灰越强大,自己越省心。昔日,韩兵与他并肩作战,事后,完成了铠甲武器的升级换代。魏兵也是这样,但相比韩兵的白拿方式,魏兵这次铠甲武器的升级是付了费的。

此前,魏氏与赵氏共同劫掠了许国国都。事后,因为魏兵承受了很大的伤亡,赵武按惯例让他们先挑选战利品。魏绛便在事后用许国的战利品,跟赵武交换部分赵氏防护装备。这也就是魏绛打完许国后,一直眉开眼笑的原因。单靠魏家自己,想要完成原始积累,让魏家的铠甲武器升级换代,先不说魏家要为此进行多少代的技术积累,就是他有这个心,那也要魏家几代人不懈努力地攒钱。而这次,用许国人的东西(缴获物)换回了魏氏武器的升级换代,他魏绛能不眉开眼笑吗?

目前,冲锋的魏氏士兵,手里拿的盾牌就是升级换代产品。往常,魏氏武士用的盾牌都是用厚木板拼的。由于当时没有钉子,这些木盾都是用整块木板,或者用不同木板通过榫卯结构拼接起来………前者凹凸不平,重心不稳;后者并不坚固,受到撞击会粉碎,而这两者相同的缺点都是过于笨重。

而现在魏氏手里拿的盾牌,是用整块青铜敲出来的薄板。它们上方下尖,形状像一个楔子。盾牌里侧还垫了一层牛皮,然后用十字铁条固定,这些铁条固定了盾牌的形状,也强化了盾牌的防御能力。这盾牌一人多高,正好完整的挡住士兵的全身。而青铜板虽然很薄很软,迎风抖一抖,整个盾牌如波涛般晃荡。但这样的盾牌,防御能力确实变态。

当初收到盾牌的时候,魏绛以为赵武在糊弄他们,去找他理论。结果赵武说了一大通理论,什么“上善若水”、 “以柔克钢”、 “动能缓冲”,魏绛被赵武糊弄的眼晕,回来后一测试,发觉这盾牌果然如赵武所言。事后,魏家人彻底服气了,赵武不愧是百器谱的著作人,今后赵武子说啥,魏家人都信。

此刻,零星的剑杆撞在盾牌上,大多数盾牌,只是微微变形,稍稍回弹一下,剑杆就顺着盾面滑落,偶尔有一两只剑来势凶猛,扎在盾牌上,但只留下一个浅浅的坑,马上被后面的皮革挡住,并随着魏兵的走动,从盾面脱落下来。

近了,透过稀疏的栅栏,可以看见后面楚军慌张的面容。此时,魏家兵军中鼓号一变,两长卒长大喊:“弃盾”。装饰华丽的、性能优良的盾牌,被毫不吝惜的丢在地上。魏家兵双手持戈,从木栅栏的间隙中向前突刺,第一彻突刺完毕,第二彻接着上前,连续三彻突刺逼开了栅栏后的楚兵,魏兵第四彻跟上,他们轮开了戈,用横枝钩住了栅栏的顶端,生拉硬拽下,楚军营塞外围的木柱被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