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 (第1/4页)

城市,也称为“武城”。”

明白了,原来,自从赵武在陈国筑造永久性军事堡垒以后,楚国人与秦国人都把这样的军事堡垒称之为“武城”。此后,楚国人在郑国边境筑造了一座武城,与秦国国君约定在明年同时夹攻晋国。与此同时,楚国人也联络上了齐人。连早已被中原遗忘的秦国,楚国人都想到了利用,更何况东方超级大国齐国。

问清楚缘由,赵武插话了:“赢伯忽然来到我这里,请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准备一下,好履行交易。”

师偃师修赶紧上前,用家族礼节请这位秦国宗伯回府安置。让他们领着赢颂退下,赵武马上对齐策慨叹:“看来,我们要同时应付三场战争了。看来,我们原先的估计远远不足,楚国人这次动作精彩啊!西方的秦国,东方的齐国,加上自己从南面攻击……子囊的才华真令人惊讶。这样一来,我们原先储备的战争物资,就远远不够了,无论如何都不够。啊!如果我们同时应付两场战争,我还能想想办法筹措,如今,三个超级大国同时发动,我们再努力也不行,你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偏在这时候接任司徒?”

齐策微笑着驳斥:“主上担任新军将,司徒的行政职位可不是新军将应该担任的,它本该由上军将出任。唯今之计,请主上立即进宫,建议君上立即扣押许国国君,把原先许国留在南方的领土分给郑国,这样,郑国人就能为我们在南方支持一阵时间。”

赵武一边起身一边问:“我是否要把秦国的动态告诉国君?”

齐策跺脚:“主上,韩氏可曾把周王室的事情告诉给君上?范氏可曾把齐国的事情传回国内?智氏与楚国公卿交往密切,夫人智姬可曾告诉你楚国的动态?如今这件事,是秦国赢氏寻找晋国赢氏进行的宗族交易,让我们把宗族内部的事情告诉国君,这不符合规矩。如此一来,主上今后再怎么与赢氏宗族相处?做人要讲信用,宗主失信,把家族内部的事情对外传扬,今后其他家族还敢与我们交往吗?”

赵武再问:“听你的意思,我们是要把战马交易给赢颂了?”

齐策翻了个白眼:“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战马,还是粮食?是战马对我们战斗力的增加大,还是粮食?”

赵武犹豫:“秦国大军压境,晋国终究是要迎战的?我既向国君隐瞒消息,又送给秦国人战马,万一,国君派我迎战秦军,面对被我增强战斗力的秦军,我又该怎么办?”

齐策怒不可遏:“主上,你的脑袋是一锅浆糊,为什么总是把不同的事情混在一起?为什么不能单独分析呢?我们完成与秦人的交易,这交易是早已经约定好的,所以我们是在守信用。而不把秦军动态告诉国君,是因为:权利与义务是一对挛生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侦测秦国动态的事情本来不归我们管,这件事自然而然会有人负责。那些负责的人没有侦测到相关动态,是他们的失误,不能把责任推到不相干的我们头上。主上干嘛要替别人承担责任呢?他又不是咱爹!再说,我们没必要把双方的商业交易中获得的信息,宣扬的全世界都知道。

至于我们,如果我们接到国君的命令,去迎战秦军,当然要竭尽所能,努力血战,以打败秦军,保我国土安全为最后目标,死而后已。这是我们领军作战的本分,不是吗?这三件事各是各的,主上为什么非要把它们混为一谈?咄,且去做当前的事情,尽量把当前的事情做得完美无瑕,人生到了这里,已经算个贤人了,还糊涂什么?”

噢,“封建思维”真让人有点不可理解,他们总是擅长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好在赵武是个随和的人,他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马上听从齐策的建议,驾驶战车一溜烟跑入宫城。

“我有个想法。许国国君还没有放回国内吧?”赵武仗着自己年轻,不顾大厅内正在开会,直接插嘴:“楚国已经把战线推进到郑国,郑国的态度今后是争霸的关键。”

大堂内正在讨论什么事情,晋国公卿几乎都在场,现任元帅荀罃笑着插话:“瞧,我们正在讨论这事儿。武子有什么想法,听完我们说的,再给我们补充一下。”

荀偃解释:“我们准备让郑国出兵,但要求郑国首先攻击楚国似乎有点难为他们,且让他们攻击蔡国吧!此战夺得的领土全归郑国。而我晋国加紧调整军队,随时准备出击。”

赵武建议:“许国国力弱,一旦放许国国君回南方,他们会在楚国的压力下摇摆不定,没准又重新投向楚国,变相增加楚国的力量。那位许国国君屡次搬迁自己的国都,关于此事,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