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1/4页)

氏人多势众,刚好弥补你兵员的缺失。魏氏跟栾氏搭配,情况也是一样……这样一调拨开,我们晋国四支军队,哪个军都能做到攻守平衡。”

韩起一番开解,赵武不说话了,俩人将军队重新编制完成后,赵武扔掉了遮人耳目的战车,全部换装成骑兵。以三千骑兵为先导,以许国战车兵为后续,韩氏弓兵做殿后,全军扑向了郑国国都。站在郑国国都城下,赵武颇有点还乡团的感觉………我赵武又回来了,初次参战就是在郑国打,如今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孩子也有六七岁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赵武是什么年龄加冠的,程婴死得早,并没有给他交代,赵武也不好意思问师修师偃“我今年多少岁?”貌似这样的问题,该别人来问他。但目前,似乎大家对他的年龄都没有确切概念。有人认为他十五岁加冠,也有人认为是十八九岁,总之,是一锅糊涂账。如果按模糊计算法,赵武现在在大家眼中,也就是二十五岁到二十九岁的模样,这个年龄在春秋,确实是小孩子。

赵武正在沉思。韩起气喘喘吁吁的跑到赵武身边,问:“你没有乘机夺城吗?好像你挺擅长这套?”韩起没有担任过正将的经历,他的官衔虽然高过赵武,但考虑到赵武有数次指挥大战的经验,韩起没有,所以韩起把指挥权交给了赵武。韩氏跟赵氏有什么客气的,赵武也就没有谦让,一手策划了这次突击。

“哪那么容易夺城啊!以前打的都是小国,乘人不备夺占城门,如此而已。赵武叹了口气:“人呐,不能坏了名声,郑国人本来早有防备,听说来的是我,个个都把钱包看得很紧,想顺手牵羊,不容易啊!”

韩起大笑,在他老爹的培养下,韩起不是一个事事争先的人,能合格的完成任务,韩起已经很满意了:“这趟任务不错,我事先就猜到,郑国人听说来的是你,绝对不会轻易出战。这不,果然。一个兵力不损,我们就把郑国堵在了国门里面,我猜郑国人也不敢偷袭,生怕被你反攻,反夺城门。我们可以安心睡觉了,在郑国人国门之下大睡几天,等后续军队来了,我们就交差。”

赵武身边,一名许国将领气喘吁吁,但脸上有一抹得意,赵武笑问:“感觉怎么样?”

那名许国将领语气轻松地回答:“郑国曾经逼得我们许国屡次搬迁,如今我们许国也能堵在郑国人的家门口上咆哮。军将,让我们许国人上前吼几嗓子,过过嘴瘾。”

赵武笑着挥手:“去做吧!我怕你们叫得越厉害,郑国人越是不敢出门……唉,世界上最郁闷的事情就是:一个乌龟流遇到了缩头乌龟。”

得到许可的许国人笑了,许多许国人摩拳擦掌,为了显示自己的勇猛,他们甚至脱去了铠甲,赤膊上阵(肉袒)。就在郑国人射程之外做出各种鬼脸,辱骂郑国人祖宗三代。对此,郑国人保持着庄严的沉默。许国人的挑衅没有得到回应,更多的许国人加入队列中,他们干脆在两军阵前表演起打棒球游戏,兵车卸下战马,散乱的放到一边,武器丢弃一地,以显示他们对郑国人的蔑视。许国人身边,三千赵氏骑兵与一万韩氏弓兵虎视眈眈,就等郑国人出来。

郑国人打死也不出来,许国人从日出骂到日落,郑国的城墙上静悄悄。傍晚时分,有晋国商人送来郑国国都的情报,赵武一边下令许国人回营,一边随手翻阅着情报。不看则罢,才扫几眼,他立刻大叫起来:“有没有搞错,郑国人怎么如此变态?”

韩起伸过头来,好奇地问:“有多变态?”

赵武随手把情报递给韩起:“郑国人怎么这么能折腾!他们的国都居然有七重门,七层城郭啊!这要打到什么时候?”

第一百一十一章 老牌投降国居然不投降

韩起也吃了一惊,忙说:“去年的时候,郑国国都还是五重门,今年居然扩充到了七重门,如此说来,郑国人确实变态,他们居然在一年之内增扩了两层城郭。”

赵武惊奇:“这还是二流国家吗?一个二流国家居然有七重城门……,我们晋国似乎也只有两重。”

韩起不以为然:“七重郭就算是强国吗?恰恰相反。国之强,不在城池高大厚实。郑国虽有七重城门,照样是谁来了投降谁;我们晋国只有两重城门,可三百年来,没有一支军队能推进到我们国都之下。两百年来只有我们打别人的份,两百年来我们从来是在别国的领土上作战,所以我们晋国不用高垒厚土修建自己的国都,我们的武士就是我们最坚固的防御。”

韩起说得对,晋国从晋文公开始就不尚奢华,晋国也从不喜欢像各国诸侯一样建筑高台土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