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 (第1/4页)

众多精锐临时组合在一起成一个队伍,还要托晋国军国主义教育的福。因为长久以来的军事教育,一群晋国农夫随意组织起来,就是一队精兵。而各附庸精锐组成的临时队伍,不用磨合,这些人的军事素养让他们自发地融合在一起。

于是,附庸军像一记沉重的右勾拳,冲中山国军队拦腰击去。如果中山国军队的阵型严谨,那么他可以发动自己的左翼拦截这股生力军,但中山国军队现在已经分不清左右翼了,他们当中的勇敢者,不讲队形勇敢的往前冲,怯懦者也不讲队形掉头往后跑,结果,赵氏附庸组成的杂牌军像热刀切黄油一样,顺利的切入中山国毫无防护的侧翼了。

赵武看得意兴阑珊,他打了个哈欠,催促说:“出动骑兵吧!不要留什么预备队了……对面是一群放羊的,他们压根不知道什么叫战斗,让我们俘虏他们,带回自己家中,让他们替我们好好放羊吧!”

韩起表示赞同:“肯定是因为你太无耻了!你不宣而战,直接兵临城下,结果中山国仓促之间组织不起来军队,只好把国都内的流浪汉与公子哥武装起来上战场。这样的士兵,即使遇到许国人,也能与他们打的有声有色,而你赵武号称是“晋国最锋利的矛”,跟他们打,纯粹是欺负人。”

确实是欺负人,一支完全铁骑化的军队遇上处于青铜器早期的军队,后者无论战斗技巧与军队的组织性都远远不如前者,那已经不是战争了,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日落,中山国军队大败,出城而战的士兵不是阵亡就是被俘,被俘者中也包括他们的左师。由于中山国不敢打开城门,他们的败军中唯有最幸运的胆小鬼逃脱了大屠杀,流亡到了别的城市。这一战让中山国彻底明白自己与“天下霸主”之间的差距,他们完全彻底的打消与晋军野战的念头,开始长久的闭城坚守。

奇怪的是,此战过后,赵武那方面也打消了攻城的念头,他们堵住中山国城门,开始在城外挖壕沟。

三日后,许国的军队到了,在城墙上视察的中山国国君忧虑的看着赵军营寨,询问左右:“晋人的兵车到了,但我看到原野上还源源不断地调来军队,晋人出动了多少军队?”左右回答:“其实晋国人没有出动多少军队。我算了一下,先期赶到城下的人最多有五千,不足一个师,后面来的都是些小部队,三三两两的,队伍很零散,一点不像晋国人惯常的作风。”

中山国国君哀叹:“五千人!我们全国的军队竟然被五千晋人打败了。你瞧,后续赶到的人是三三两两,但他们深入我国国境,沿途只要有一座城市做出抵抗,他们也不会如此嚣张。三两个人竟敢大摇大摆在我国的土地上行走?”

中山国国君并不知道,后续赶到的晋国中小领主进入中山国国境后,看到沿途的城市完好无损,他们猛然想起:跟在赵武身后攻击中山国国都,可能要承受很大的损失,而攻城战从来都是持久的……所以,与其陪赵武到敌军城下闲坐,还不如顺路攻击那些中小城镇,白拣一点现成的战利品,这也算是替赵武“消除后顾之忧”吧!于是,那些中小领主蝗虫般扑向沿途的中小城寨。为了避免引发哄抢事件,领主们还自发的推举出几位小头目,由他们出面划分各个战区,规定各领主劫掠范围,进行分片承包,严禁发生越境战斗的现象。

后续赵兵经过的土地上,中山国各个部落忙于应付无群无尽的攻击,都疲惫不堪了,那敢出城拦截漫山遍野的赵氏武士。十天后,赵氏的辎重大队终于赶到中山国都城下,唯有直属于赵氏的武士与中小领主,才会不顾沿途的肥肉,一路往中山国都城下奔跑。

这一天,中山国国都附近的田野终于宁静了,但赵武已经把中山国国都围得密不透风。困坐愁城的中山国国君现在已经习惯每天三次爬上城墙观望,他看着赵氏的军营,问左右:“晋人还没有攻城的打算?”

左右回答:“没有,晋国人这几天都在不断地挖壕沟,他们的举动很奇怪,士兵们挖出来的土都要用筛子过一遍,然后他们把筛出来的土做成泥球,这泥球……我仔细观察了,晋国军官还要测量泥球的大小,对泥球进行称重,似乎对不符合规定的,他们还要求重新制作。”

中山国国君感慨:“我常常听说晋国人做事刻板,没想到他们居然刻板到这种地步,连挖出来的土都要进行处置,还要筛一下才去做泥球,泥球的大小重量还有要求……他们做的泥球有多大,能够用手投掷吗?”

左右回答:“泥球很大,一个人很吃力的才能抱起来,我看不适合用手投掷。”

中山国国君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