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 (第1/4页)

泄�兴��セ髁撕�希�淳仍�囊欢ㄊ俏赫浴T诹轿惶�嗣擞训谋踊は拢���橙醯纳�钤谡焦��抖疾挥米鼍统晌�焦�咝壑�弧��庵衷似��肫鹄矗�钊思刀实姆⒖瘛U庖坏悖�诔〉某�苏晕湟�贾�溃�奕肆私狻���晕渚�换崴党鋈ァ�

叔向谈兴上来,坐在战车上,用对待后生晚辈的态度,指点着道路两旁的基础建设,一一评点着韩氏的得失,指出韩氏应该怎样发展,两个后生晚辈听得心醉神迷,祈午听得不过瘾,还随身掏出小本子,郑重其事的记录下来:家族发展第一要务,不能光偏重农业,还要学会对外扩张……

一行人边走边聊,五日后抵达韩城。韩起早已经等的急不可耐了,见到赵武,马上说:“我等待去挖坑,已经等很久了,你怎么才来?……嗯,楚国已经被你打服了吗?完全被你打服了?”

赵武点点头,安慰对方说:“阿起哥,楚国真的没力量再战了。在连续两次大战中,楚国的青年不是战死就是被我俘虏,他们连健壮的妇女都派遣上阵了……当然,这些健壮的妇女也被我俘虏了。如今,楚国就是想打,他也找不出可以战斗的士兵了。”

韩起长长出了一口气,抖动着一身肥肉,用小萝卜粗的手指拍拍胸口,满意的说:“那我就出征了,先驱可以出发了……对了,这次你准备挖多大的坑?”

韩起问的是盟誓的情况。盟誓,就是一个坑。当双方草签协约后,盟誓双方首先做的是画一个四方形的区域,在四方区域外围设置四尊神像,这四尊神像称之为“方明”,象征着四方神灵。然后,双方从方明的脚下开始挖坑,挖的坑要足够深,以便掩埋盟誓所需要的,记录誓词的玉版、玉璧、牺牲、盟书;坑的北壁还要再掏一盒,用来搁置玉币。

这些工作干完之后,双方开始填坑。然后在坑上修筑高台,等到盟誓的时候,双方还要在高台上宰杀牲畜,祭告苍天。盟誓的仪式当中,挖坑埋誓词,是请大地做为誓词的监督人,这一动作叫做“后土”;而修建高台祭告苍天,是为了让誓词抵达天庭,让上天来监督双方遵守誓约。所以,誓词的起首惯例是四个字:“皇天后土……”

在上古时代,“后”是帝王的称号,如大禹的儿子启自称为“夏后氏”,还有传说中射日的“后羿”等等,所以,“皇天后土”这句祷词,就是把天地当作至尊无上的“皇”与“后”用来尊敬。

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有了新的战争目标

说到“后”,赵武瞥向了韩起身边立的一个人。韩起爱结交朋友,此人一副秦人的服饰打扮,身材高硕而修长,一举一动充满了贵族气质……此人现在叫做“秦后子”。

秦后子是来晋国之后,新改的名字,他原来被晋人称之为“公子缄”。但因为他是出逃的,所以失去了公子的称呼,改称为秦后子,“后”在这里依旧是“君主”的意思。这个名字其实带有讽刺意味,《左传》说他在秦国“如二君于景”,意思是:在秦景公时代,他与秦景公并列,仿佛秦国存在两位君主。

公子缄在秦国被称为“伯车”,这个称呼不是他的名字,是个绰号,意思是“秦国第二战车”,这个绰号跟“秦后子”的含义相同,都说他的身家等同于秦国国君。公子缄还有一个名字,叫“子针”,这是他最后返回秦国之后,秦国人对他的叫法。

赵武见到秦后子,表情很惊讶:“后,你怎么出现在这里?难道你打算追随副帅,南下造桥?”

秦后子拱拱手,谦恭的回答:“我来韩地,是打算修造蒲津桥,这些时日以来,蒲津桥已经大致修好。”

叔向在一旁赶紧补充:“秦后子一个月建成蒲津桥,寡君因此将裴地(今山西省闻喜县一带)封给了秦后子。”秦后子被封于裴,由此他成为天下裴姓的始祖………这倒跟真实的历史相同。

“一个月建成蒲津桥,太令人震惊了。该封,君上这次做的干脆!”赵武连声感叹。

韩起拍了拍肚子,插话说:“蒲津桥刚好位于韩城之南,我大军从此地出发,正好跨过蒲津桥进入王野(周王室的田野)……嘿嘿,从今往后,我韩氏才是通向南方的交通要道。小武,你家的商队从我韩氏过,过路费我给你打折。”当今天下,还胆敢称赵武为“小武”的,只有韩起一人。

赵武转过身去,吩咐叔向:“你去考察一下蒲津桥,如果这座大桥确实牢固,那么就按预定方案,在黄河沿岸修建十座,要彻底贯通黄河南北。”

秦后子拱手,礼貌的问:“预定方案?我可以了解一下什么是预定方案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