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部分 (第1/4页)

是代国、中山国毗邻晋国,如果晋国取得战争胜利,那么按照赵武的脾气,绝对是要顺便占领对方国土的。占领国土则等于开疆拓土,新占领的领地除了被国君拿走一部分,参战的贵族要获得其中一部分做为自己的新封地。

扩张封地,哪位领主不日思夜想。原本在春秋这种生产力下,代国与中山国是难以开发的寒冷之地,但现在有了棉花与毛纺技术,寒冷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门槛。占领北方土地,哪怕是发展畜牧,按如今畜牧产业的收益,以及毛纺织品带来的利润,对各大家族来说,也是一块肥肉。

在如今的军功授爵制下,晋国各家族已经红了眼睛,看不得黑土地、白银子、黄金子。军功授爵制下,最先的受益者魏氏已经获得了大量的俘虏、智氏则获得了南方肥沃的新领地。现如今,韩氏、范氏又出战了,中行氏再不努力,就要被新提拨的祈氏与张氏超越。所以中行氏仗着老资格,当面争夺这场战争的主导权,分明是想把祈氏与张氏踩下去。

在列国使者的眼睛下,赵武不想把晋国卿大夫的争斗表面化,他招手让中行吴上自己的战车:“上军佐,我晋国新近打算扩张成五军,因为你中行氏的名称,新增加的两军或者叫左行、右行,或者叫上行、下行,反正不能称之为中行军,你觉得这两个名称哪个合适?”

扩军的动态也是中行氏关注的焦点,听到这话,中行吴跳上赵武的战车连声催问:“元帅,新编五军中,诸卿都是怎么安排的?”

赵武摆一摆手,他的御戎、白发苍苍的潘党一挥马鞭,让战车移动起来,在摇晃的战车上,赵武细声细气的解释:“我准备今后将军职与文职分割开来。我做为执政,当然是全国元帅,兼领中军将。不过,因为新编制的军队是常备军,所以我倾向于取消上、中、下的称呼,按数字称呼其为第一军、第二军……乃至第五军。不过叔向认为,还是要尊重传统的。上中下三军依旧存在,新增编的两军可以用上行、下行称呼,也可以用左行、右行称呼(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冲犯中行氏的,中行,称呼)。

我打算,今后各家族宗主平时不再直接统领军队,但各家族占据的军职不能荒废,比如我为中军将,中军平时的训练及装备我无法兼顾,但我可以让赵氏家族继承人平常带领军队训练,等到战时才由我正式掌管军队,出征作战。小儿辈们虽然平时在操练军队,但他们的战争经验毕竟太少,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咱不能把这种大事交到小儿辈手里,还是亲自出马吧!”

赵武刚才说的话,是有私心的,他这是在推赵成上位。但中行氏也有自己的继承人,中行吴听过官员的任命后,立刻响应:”这样好,各家族获得一个卿位不容易,军队是各家族立身的基础。平常家族宗主操劳行政事务,但如今我们的军队成了职业士兵,平常对他们的训练不能中断,无法从政务分身的宗主们,让家族继承人代行军事训练工作,恰好可以锻炼这些继承者,使他们早早熟悉军务。不过,年轻人总免不了冲动,一旦出战,还是我们这些老将出马才能稳妥。元帅这项政策既锻炼了各家族继承人,使得各家族后继有人,又不荒废政务与军队的训练,很好,我支持。”

赵武满意的微笑,而后补充:“新增加的两军,使得我晋国的卿位达到了十位,官员多了,我们就可以进行精细化管理,许多部门可以增设专人负责。我谁备让原先的六卿依旧担任原来的官职,但六卿今后的精力将主要放置在政务上,把治理国家当作首要工作,只有战时,才离开行政职务,担当军事角色。至于新增设的四个卿,我准备增设三个战区,一个是西部战区以第三军为主力,以魏氏的领主武装作为基干,主要防御西部秦国的骚扰……”

中行吴立刻补充:“那么另两个战区是南方战区以及东方战区了。”

赵武点头承认。中行吴对战区的划分不怎么感兴趣,他马上问:”新编制的常备军如何组建?”

赵武回答:“以武卫军五个师为基干,本军军将要拿出领主武装来,组建一个整编师,或者一个半整编师,军佐也需要拿出来一个整编师的力量,而本军军将与军佐的附庸则组建另外两个补充师。对于三个主力师我要求按照武卫军标谁进行配置,采用武卫军的训练标准进行统一训练。而另两个补充师则主要是弩兵师、以及远程打击部队。远程打击主要借助器械,弩弓、投石车这些不需要专门的训练,让这两个补充师平常负责军队的后勤补给以及杂务,战时人人配备弩弓、短剑、圆盾,做为本军的防卫力量使用,你以为如何?”

中行吴敏锐的发现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