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部分 (第1/4页)

家转过身去,顺着众人的目光望过去,发现江面上出现一只战船。这只战船是赵氏款式。

这年代,由于龙骨技术不发达,造出的船常常像澡盆子,圆圆滚滚的,憨态可掬。这也并不奇怪,现代人打捞的明代福船,长宽比例也是1:2至1:3之间。这种比例的船只,就是一个放大版的大号澡盆,甚至还不如现代浴缸所具备的长宽比例。唯有赵氏的船只非常狭长。融合了吴国的余皇大舟的制作技术,加上赵武本身固有的观念,赵氏制造的战船长宽比例非常大,通常接近1:5,很多船只长宽比例接近1:7。如今江面上行驶的船夫,一见到这种修长的身影,甭问,一定是赵氏船厂的出品。

店家眺望着江心,嘴中喃喃的解释:“这时候江面上很少行船,是因为雪大迷了视线,害怕船只触礁,或者飘荡到什么地方搁浅。雪太大,湿透了船帆,船帆吃不住劲,再加上天冷,划不成桨,无法控制船的方向……”

店铺里有人偏要跟店家犟嘴:“可这不是依旧有船行驶吗?”

叔孙豹一摆手,插话:“是行人(外交官)女齐的坐舟,船上打的是他的旗帜,奇怪,有什么急事,值得让他冒这么大的风雪。”

码头上,守卫的士兵已经吹响了号角,引导在雪中行驶的战船靠岸。几名武士冒着风雪点燃了码头边巨大的火炬,江中的战船见到火光,听到号角,竭力的调整方向,向码头驶来。

一阵忙乱过后,战船靠岸了,女齐顺着跳板走下战船,他身后跟着一名愁眉苦脸的贵族。此时,叔孙豹已经向码头士兵表明了身份,他站在码头上迎接女齐:“如此大的风雪,上大夫,你怎么不在新田城安歇?”

女齐见到叔孙豹,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神情,他苦笑了一下:“杞国的城墙崩塌数年了,杞君在寡君那里日夜哭诉,寡君没有办法,只能指望鲁国的帮助了,我冒着风雪渡江,原是打算前往鲁国的。”

叔孙豹听到这话,推脱说:“我带领鲁国中军及上军一部,原是打算前去代国救援元帅的,可惜风雪阻路,被迫在这里停留下来。”说完,叔孙豹转向女齐身后那个愁眉苦脸的男人,躬身施礼:“莒君不在新田城等待裁决,怎么也冒风雪赶路,莒君可是也要前往鲁国吗?”

莒国国君愁苦的一笑:“我们本来要顺着江前往冀城,但北支流已经封冻了,迫不得已只能在朝歌登陆。我打算去东海边寻找侯晋,借他的战船前往河间,我要亲自向武子投诉。”

鲁国人对齐国人的任何军事行动都非常警惕,莒国国君要去投诉齐国,这是鲁国人乐意见到的,叔孙豹赶紧回答:“如果沿着江边行进,恐怕要经过齐国的土地,不如我拨出一个旅,沿途护送莒君前往东海。”

女齐冷眼看着两人寒暄,轻声提醒:“其实,数年前,齐策就在领地内修建了一条通向河间北岸的大桥,只是修桥的时候他们不知道黄河有两条支流,北岸之地是荒芜的河间,结果那桥后来派不上用场。但正因为有了这座桥,黄河南岸的领主前去救援武子,速度才那么快。如今,邻近大桥的河间之地已得到开发,莒君只要抵达齐策的领地,顺着那座大桥北上,就可以抵达冀城。”

春秋时没有广播电台,齐策修建大桥的事情,其他人并不知道。修建这座大桥的时候,由于当时赵武与齐策都弄错了对岸的地理环境,以为黄河末端唯有这一条江流,桥修建好了就能通往晋国,所以两人弄得热火朝天,但桥建造好之后,这两人沮丧的发现,大桥的彼岸是一片与世隔绝的河中孤岛。此后,这座大桥逐渐被人遗忘,并淡出了众人的视线。

现在赵武开始开发河间了,那座桥终于派上了用场了。别人或许已经把那座桥遗忘,但女齐曾经亲自到过大桥修建地,所以还记得大桥的存在。经他这么一说,叔孙豹也隐约想起这事,他赶紧回答:“如此一来,我军就能顺利与执政汇合了。”叔孙豹如此急切,是不想替杞国国君修建城墙。而女齐一直未表态,是因为他也不赞成国君的举动。

等到从人从船上抬下了几个大木箱,女齐不耐烦的用脚踢开了箱盖,露出箱中青幽幽的铜钱、白花花的银币、黄灿灿的金币,他踢着钱箱说:“这是我国新铸造的一批钱币,寡君愿意出这笔钱雇用鲁国的军队,帮助杞国修缮城墙,叔孙大人恰好带领鲁国的中军,与上军一部在此处,正好不用调兵了,鲁国的中军你带回去,帮忙修建杞国城墙。鲁国的上军跟我走,我送莒君国君去见执政。”

稍停,女齐抢在叔孙豹前面,补充说:“我们元帅已经脱险,他送回来的消息说,一旦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