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部分 (第1/4页)

,正巧遇见从前线返回的忽必烈。此时忽必烈正打算回去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高丽世子此时前来觐见,无疑是一个吉兆。他十分高兴,对部下说:“高丽远在万里之外,即使是英明如唐太宗,亲征也不能使其臣服,现在高丽世子主动来归附于我,这岂不是天意让我即大汗之位。”

这样的信息,绝对会让人想歪了。

许仙说:“不错,学忽必烈,其实一开始高丽人也是反抗蒙古人的统治的,但是当元公主下嫁后……”

这段历史是这样的,当高丽世子主动归降忽必烈后,忽必烈让王与自己一起北行,共同抵达开平。不久,高丽高宗去世,高丽世子回国即位,这就是高丽元宗。但1260年元宗继位后,国内并不安定,权臣林衍和金俊一直把持着朝政。而由于蒙古多次入侵高丽,高丽国内的反元情绪不断高涨,对这位蒙古人所立的国王本就十分不满,加上忽必烈南征南宋的时候,高丽又被迫为蒙军制造战舰,提供粮草,国人对亲元的元宗的不满达到了顶点。在这种情况下,1269年,高丽权臣林衍趁机废掉元宗,拥立安庆公为国王。得知消息的忽必烈立刻派使臣前去责问。在蒙古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林衍被迫拥元宗复位。为了巩固高丽王室的地位,高丽元宗决定与元王室联姻。

与元朝的联姻让高丽王室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原本对高丽国王粗暴无礼、颐指气使的元朝使臣和达鲁花赤们现在居然也开始讲起礼仪来,对忠烈王格外尊重,而这是元宗在世时想也不敢想的。显然这都与忠烈王成了大元皇帝忽必烈的附马有关。尝到甜头的高丽王室于是将娶个元朝公主作为保住王位和xìng命的首要任务。高丽忠烈王之后,除忠穆王和忠定王因在位时过于年幼,不宜娶妻外,其他国王娶的都是元朝的公主,其中忠肃王因丧偶故,前后迎娶了3位元朝公主。不过,显然忽必烈之后的元朝皇帝对高丽并不是十分看重。这些“公主”都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尽管如此,这些元朝公主们在高丽还是享有极大的特权。她们一旦下嫁高丽国王,无论高丽国王是否已有嫔妃,元朝公主立刻就册封为正宫王后,其生的儿子则自动获得嫡子的地位,并且优先立为世子。同时,元朝公主们依仗元廷的支持。把握内宫权柄,甚至还多次干预国事,决定人事的任免。而从忠烈王开始,高丽国王们则普遍患上了惧内的病症(这与现在的韩国男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据史书记载,虽然齐国公主嫁人的时候才16岁,而忠烈王已经39了。但齐国公主不改蒙古女子的火暴脾气,经常对忠烈王伸手就打,张口就骂,乃至棍棒相加,而忠烈王对这位公主老婆丝毫根本不敢得罪,只有躲在一边暗自落泪。

至此可以说高丽其实已经归了蒙古,只有着名义上的统治权了。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点。粮食、牛马、人参,甚至女人,不断地落入了蒙古的口袋。

再看中国,明也好,共和国也好,其援朝的结果,简直就是伤天害理。中国人是流血流汗又流泪,不仅什么支援也没有。搞鬼,赶走中国人,甚至让中国帮其重建……

这要是忽必烈,绝对会傻了。

好在朱棣还没有傻,更加没有资源可以挥霍,大明的民脂民膏还在朱允文手中,他也没的挥霍。“看来得找一些忠于母国。桀驁不馴的王族女了。”

朱棣觉得他明白了。毕竟中国并不是没有过和亲,嫁出不同的女子,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大明当然知道。与王室而言没人喜欢为敌国经济、粮食做贡献的文成公主。自然是元朝公主更和王室的味道。

“不。还有。”

“还有?”

“不错。高丽除了献上些粮食牛马和人参之外,唯一让蒙古人看得上眼的特产好象也只有女人了。当时达官贵人们都以拥有高丽女奴的多少与数量相比较,女奴少且“质量”差的,往往被人取笑。因此,元朝不断向高丽索取女子。1287年,元世祖下旨要求高丽的处女必须先告官登记,否则不得出嫁。1307年,高丽王廷下令,全国13岁以上16岁以下的女子,不得擅自出嫁,以优先供元朝挑选。自1275到1347年,高丽共遣使赴元献处女16次。这样做的结果是高丽人生了女儿往往都秘而不宣,即便是邻居也不让知道,以防被官府送去元朝。当然,生儿子的结果也不一定好,甚至更差,因为元朝也需要大量的太监的,而且高丽太监特别受欢迎。”许仙笑的有点儿冷,继续说,“但即使是高丽国极其配合;也满足不了元朝对女人的需求,因为除了元朝皇帝及王公大臣需要高丽女子作为妃嫔妻妾或侍女以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