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 (第1/4页)

等张康仁和容星桥进了书房,两人躬身敬礼之后,宋彪还是继续看报纸,大致浏览了5月3日这一天的社评和重大新闻,他才让两人坐下来。和他们笑道:“两位都是财神啊,朝鲜之战能有这场大胜利,两位功劳也不小。”

张康仁欣喜不已,答道:“陛下过赞了,臣等不过是尽了臣下的本份。”

容星桥也很高兴。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日辛亥战争是中国人民战胜外国敌军的第一次大胜利,正是举国欢庆的大功绩,若能在此上有半点功劳,那都将是留名青史的伟业啊。

不等宋彪询问军费和政府的财政开支问题。张康仁就恭敬的双手奉上财政部和中央帝国银行最新的财务报告。

宋彪接过这份报告,还没有打开翻看就直接和张康仁问询道:“军费大体开支是多少,统计出来了吗?”

张康仁答道:“从去年8月开始对日备战计起,直至本月,专项用于此战的开销累计1。43亿银圆,这里面还不包括弹药消耗,因为绝大多数的弹药都是库存物资,新近半年生产的部分仅占1/4。”

…;

宋彪微微点头,这才将报告打开来大致看一眼,边看边和张康仁强调道:“弹药消耗倒是另外一个账目,我回国之前让前线总指挥部统计过,十天时间消耗的弹药总量是785万发子弹,含迫击炮弹在内总计使用了45万发炮弹,这么拼下去,东北军再打两个月就弹尽粮绝了。可咱们胜利的速度是非常快,到了平壤,我们一清点缴获的日军物资,总的算下来,咱们居然没有吃大亏,光是日军的六百多门火炮和两千多挺的重机枪也值不少钱啊。”

他说完这些就继续仔细看报告,整个内战打到四川,实际的总开支也不过是4千万银圆,居然只是此次中日辛亥战争的一个零头,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动员的人数差别。

前线打十天,后方征募了两百多万的民工,每个月的开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临时内阁政府肯定拿不出这么多钱,基本都是靠发行国债,而国债的主要购买方就是中央帝国银行,央行则是从远东银行和外国银行借款购入白银,以白银为基础发行银圆券,再用1。2亿银圆券购入专项用于战争的国债。

这是一个正规的国家政府财政运行规则,制度化和正规化的同时,政府的财政赤字也非常惊人。

话说回来,小日本何尝不是如此?

双方都是借钱打仗。

身为君主立宪皇帝,宋彪最轻松的地方就是不用过问政府财政赤字的问题,那是唐绍仪应该负责的工作,他只管如何花钱确保打胜仗。

大致将这份报告看完,宋彪继续和张康仁问道:“央行目前的情况如何?”

张康仁道:“央行这边的情况还不错,主要各省的分行都已经建立,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回收各省此前的旧币,现在全国已经禁止直接使用白银,流通货币只能是中央货币,关东则继续允许通行奉票,对于进一步在全国推行银圆和银圆券的工作很有利。前朝是白银和铜的混合本位制。全国主要流通货币实际上是铜钱和新制铜圆,数量惊人。统一改为银本位制后,央行承担的白银压力是很高的。如果继续按照现有规模不断从国际市场购入白银,依照中国的经济总量,白银价位至少要增长20%,假如国际资本介入炒作,那可能就会更高,所以。我和总理商议之后考虑尽快采用金银混合本位制分担白银压力。新增发行帝国中央银行金圆券则以黄金和外汇为储备,每圆含金率为0。7535克,同银圆券依据国际市场金银兑价采取浮动汇率计算,但在整体上。金圆券和银圆的市值基本对等流通,每一百铜圆继续兑一银圆,实施固定兑率,在对外经贸中主要使用金圆券,对内则采用银圆结算,国内大宗交易同样可以采用金圆券结算,以此减少国内货币对白银的需求量。”

货币无小问题。

宋彪仔细考虑一番后,同张康仁说道:“英德两国对峙的越来越厉害,双方军费增长的极快,我预计短则五六年。长则七八年,英德多半是要有一战,概率极大,一旦开战就是世界范围内的欧洲大战。如果遭遇战争,你认为国际和国内金融市场会如何波动?”

张康仁慎密的思量片刻,答道:“国际黄金价格会增长,白银则会随之飞涨,因为国际黄金资产有限,白银资产则相对较为充裕。在购入黄金的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必定会大规模流向白银。白银价格一旦飞涨,国内货币兑价就会出现大幅波动,造成国内物价随之暴涨。如果真的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