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 (第1/4页)

谑竦匾阅嫌幸换锝����椎囊宦啥夹罩埽�饣共幌氲皆�吹囊嬷荽淌分艽笕送飞狭恕�

李焉也就是李焉,他就是一个种地能手,没有饭吃的时候,被逼着抢夺粮食偷菜,那也是被逼迫能手的。要说这能手里手,李焉还是挽起裤脚下地去,牵着家里的老水牛,在田地里一干就是半天整天,直到家里送来饭吃,李焉这才洗洗黄泥巴去吃饭,到了晚上就睡觉,什么也不想。秦兵来了,氐族人一脸茫然,这还是原来的氐族人吗?原来的氐族人是在成都有一些,可是这些氐族人早已和李焉这个老家夜郎郡的人一样给成为成汉皇帝的李姓给洗脑了,只知道有姓李的皇帝,别的都不知道。

氐族人就像传说一样,到底和汉家人有什么区别,一时半活儿知道不得。只有官家才知道底细,管家才知道哪些原来是氐族,哪些原来是汉族或者别的部族。这些部族变来变去,最后变穷的就成了李焉这样。什么也别想,李焉不能想老婆孩子,不能想家中父老。可是这抢夺一起,就知道自己是土匪了,就一直没有把自己当作什么农夫。反秦有饭吃就反秦,现在反晋有饭吃就反晋。不能反秦也不能反晋就反周,这姓周的如今已经是个土皇帝。反是要反,可是连对手到底是不是周仲孙都成为一个问题。李焉过去见到过的那个大官,他也可以冒用周大人的名字啊。

是谁都可以想一想,在这打仗的年头,原来有一个大官名头很响亮,可是事情忽然一变,这大官好像失踪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之后,没有他的任何消息,这时候大家六神无主没有带头的,或者就是有少数人想做带头的,所以借用了这原来失踪的大官人的名姓呢。指不定,李焉见到的就是借用周大人名头的另外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当然有他的过去,他本身也是一个半个人物,因为借用一个完整人物的用处比用自己的半个名头的用处多,所以就暂借借用一下,这半个名头迟早也是要给自己正名的,正名是为了让自己的名头超过前面人物的名头。

谁会借周大人的名头,当然也就是晋朝的半个大人了,这半个大人到底是谁,会不会是哪一家的?李焉才没有这个感觉,李焉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有这个感觉,在打仗的年代,人的名头都是打仗打出来的,没有打仗的人想借别人打仗的官家的名头,那也是吃了错药,很快就会被药麻翻。

这年头,真不能站错队伍,站错队伍的代价是惨重的。基本上,李焉只能站一次队伍,这时候是特殊时候,没有让他站队伍的时候,这时候没有谁来逼迫他站队伍,说不定两方都在准备让他站队伍。

可是李焉已经死去了,周大人可能有真假,李焉同样也可能有真假。李焉假在他太过平凡,他就是一个永远也稀泥巴扶不上墙的庄稼汉,假在他别当作不需要站队伍的一个地方,他和他的队伍都是这么渺小,既不代表进步力量也不代表落后力量。李焉的假在于秦国和晋国都瞧不起他,瞧不起他队伍里所有的人,他们统统都是奴隶,只是一群给秦国和晋国都得做工具的奴隶。在秦国人和晋国人眼里,他们就是马就是牛羊。说得难听,就是一群肮脏的猪!

奴隶是没有自由的,要砍手就砍手,要砍脚就砍脚,要砍头就砍头。奴隶看见奴隶被砍头,不仅不用难过,还得高兴少了一个一起吃食的猪。主子觉得奴隶多了的时候,奴隶不是越多越好,主子觉得奴隶少了的时候,奴隶越少越好。

只是古代啊,百姓养不活自己的子女,就是得要把子女送出去,送或者卖。送是自己亲手送的,卖是转手了成为商品以后,贩卖的人是在买卖。这个年头,家里有一群养子仆人的,多得是人家,不过,原来这周大人的家里特别多而已,所以借用他的名头,等于就是可以掌握更多的权利。

李焉队伍里不这么干,因为李焉还没有这个权力,李焉也不想有这个权力。他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反正就是厌恶。他只是想家里有几亩田,养上几头水牛。可是这样还不行了,李焉目前得要明白,他过去受了地主老财的气,如今是不是要还给他们。

李焉早就还了,李焉这队伍要不然还哪里来的吃的,要不是地主老财跑的跑光,斗的斗光,也用不着他和周大人来接洽。李焉在平原和山地之间斗地主老财的年代,把秦国和晋国的地主老财给得罪光了。周大人这里就算不是真正的周大人,可是原来给自己斗过的地主老财一定心里怨恨,只要和周大人一起一合计,就是看不得李焉这家伙壮大起来,想着阴沟里掏出潲水油的法子来也要压榨着新的奴隶,还要把潲水油卖给李焉。

第二百二十二章 反秦到反楚 '本章字数:3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