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 (第1/4页)

的野兽。李焉觉得应该这样,便听从了建议,找到同伴约好时间,回家拿到最简单的姓李和干粮,这就出发到远处了。渐渐地李焉越走越远,走到汶山郡去打猎去了,李焉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本来他就不太会说这蜀郡还有汶山郡一带的土话,不过认识的人多了,他就听得懂。李焉好像学到了认识路,他学到了在丈人山还有汶山郡的山林里做向导的本事。夜郎郡他反而不熟悉,回到夜郎郡他需要别人来做向导,对于李焉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懂得在夜郎郡找到向导并让对方同意做自己的向导,自己不懂请别人来教导,也是一种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比学习的内容更重要,学习内容虽然可以没有止境,但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把所有内容都学习一遍,但是李焉学习过的东西,他必须再回头复习,他对于种田仍然非常喜欢,他也在深入到汶山郡去打猎的时候,学习到了别人家里如何渡过半猎人半庄稼人的生活。

任何学习都有干扰,对于李焉来说,他的干扰很大,大到他几乎不能面对。学种田就得学会怎么与收租子的人打交道。收租子的人都是地主还是官府的什么人?他必须认识了解,至少要知道对方除了收租子,还做些什么事情。关于自己一家,怎么从夜郎郡搬迁过来的,又怎么各自分家,自己一家又怎么到了丈人山下来了?他也需要联络亲情,上一代搬迁过来又各自分别是高兴还是悲哀,也是李焉非常清楚的,他不想清楚都不行,这是强制的学习,因为这个是生存,生存要求你学习就得学习,不学习就会落后挨打。而李焉一家能够到丈人山下种田,已经是比?的夜郎郡部族搬迁过来的命运优越百倍了,李焉知道,这是从他爷爷开始就打下的基础,李焉得要学习自己的爷爷,是怎么带着子孙后代来到成汉国的。

李焉认为自己的爷爷是个会学习的人,可是李焉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爷爷,他打猎被野兽咬死,死得很壮烈的,不像有的人家爷爷就没有那么英勇事迹了。李焉为自己的爷爷骄傲,但是他并不因己而人,也许有的人家的爷爷做过坏事了,但是到了孙子这一代就开始变得争气懂事,不再是一个做坏事的后代。在山林里,失去一件认为是自己的东西,那是有人干了很大一个坏事,山林里就是这样的生活,生活都不好,?希望自己有学习的机会。仅有的物品,只是用来保证最低限度的生活,要是失去了就无法保证,连基本生活都保证不了,还拿什么来保证学习呢。学习一次就是失去一次物品,虽然不学习就没有文化,不懂得如何与别人交流,渐渐地就会自己做了坏事都不知道,可是在得到物品比做坏事正确的年代,还有什么坏事好事的分别呢,只有一个解释大家都是坏人了。非要说好坏,爷爷做坏事,到了孙子又懂得的,那就是社会进步造成的,李焉生活的时候,谈不上社会生活进步,不退步都是万幸了,所以一个人学坏了就很难变好,要是一个好人则容易变坏,好人永远在减少坏人永远在增加,要不然人怎么会越来越多。李焉开始知道蜀郡同样有坏人,汶山郡也可能有,老家夜郎郡同样可能有的。

当然,不管自己是不是一个坏人,李焉认为周仲孙一定是个坏人,他不是坏人怎么会想谋害自己呢。不说好坏,对付谋害自己的人,就是让他失去谋害自己的能力,让他天天反省做交待,直到他变成一个好人,这就是不说好坏的态度。

第二百七十五章继续交代(29) '本章字数:3218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26 16:38:59。0'

刘大毛知道自己上一辈是有问题的,至少他父亲身上问题很严重。可是他要认识到父亲身上有问题,需要有一个条件来让他认识到,那就是大环境相对要没有恶化。因为他认为父亲有过错而自己想要纠正,就必须得到外部的支持来完成属于内部的学习和改造。

刘大毛一直搞不清楚父亲有些什么样子的问题,虽然他一直比较迷惑,父亲死去以后的几年的时间里他仿佛心里有些感受,可她仍然不明白是什么感受,他拼命地给自己寻找线索来查清楚,为此与弟兄几个发生了很大的矛盾。他被刘大几个认为是疯疯癫癫的,没有一个弟兄认为他是一个明白人。家里有问题就是有问题,罪恶是可以人为掩盖的,但是罪恶并不会消失,一个人只要犯下罪过,他自己死了,罪过也会留给子孙,要是他的子孙感受不到,就会让大环境感受到,大环境会通过压力自动逼迫来消除罪恶,迟早是要影响到他的子孙的。刘大毛喜欢读书,这给了他反省父亲罪过的机会,不读书的人比起读书的人来说,当然就少了一份分辨罪恶的能力,少一份能力对个人不要紧,可是对大环境就会有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