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 (第1/4页)

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理论。活着比什么都强,至于时间,那得要看日子好过不好过,做囚犯的日子是不好过的,可是他不愿意交待自己的罪行,他认为自己交待出来只有死路一条,宁死也不交代。日子不好过就想尽变法对付关押,他拿出浑身解数,对于关押他的人士,整天向看押者耍流氓无赖,对看押者实施反动教育,他不断地给看押者许诺,没有想到其中那个看押者名叫排日打的青年对他非常仇恨,根本就不能被他打动。

看到排日打并不因为看押工作不开心,周仲孙也没有法子了,他过于无聊,经常一不小心就说出来自己的罪行,就连当年周家与陶家的事情,他也忘记了是不能说出来的秘密,一不小心就说出了李焉这一伙人需要的线索,至少陶家的人就是某个人物的祖先,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怎么找到陶家的后代,这一点就不用周仲孙来操心了,他必须争取时间说出来自己在宁州和益州犯下的罪行。

第二百八十五章继续交待(39) '本章字数:3059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29 13:17:19。0'

时间多么宝贵,钢铁都已经炼成了,可是时间还是没有珍惜起来。钢铁是根本就炼不成的,因为李焉一伙人已经决定不要钻进牛角尖里面去,不是他们能够完成的事情,没有必要自己来完成。对于周仲孙的阅读,已经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让他把所有事情都说出来,直到他不用再说就可以恢复他的自由了。

周仲孙要是不愿意交待又难以打发自己的时间,可以给他一百块石头,用来锻炼身体,他可以每天把石头从牢房里搬出来到外面,再从外面把石头搬进屋子里面去,直到他记得自己父亲是谁母亲是谁,他爷爷是谁奶奶又是谁,记不起来就只有反复地搬运石头来打发时间。为了不让他说废话,还不给他高贵的笔墨来用了,想交待什么就先说出来,由专人来进行记录,记录并整理然后交给大家来讨论。周仲孙想要喝酒,对不起,对于囚犯来说,喝酒的待遇一是要看他交待的态度,而是取决于李焉一伙儿手里有多少剩余的粮食。手里没有粮食,人道主义也是假的,不可能因为满足周仲孙想要喝酒的愿望就是给了囚犯人道主义待遇。

周仲孙要是态度好,他可以为自己争取劳动改造,用劳动来给自己换取喝酒。周仲孙终于记得自己大爷爷周抚家里开过油纸伞店铺的,于是他拼命地回忆能不能用竹篾子编制出伞架子来,他得到看守的许可,得到一些竹子和一把短小的柴刀,他开始还干的起劲,忙活了两天以后他就厌倦了,觉得这玩意儿实在是做不出来的,主要是有失他高贵的身份,不屑于做这等卑微的事情。周仲孙忽然特别希望有一个囚犯同伙,可是李焉一伙儿经过声量,先是给了周仲孙一个手下卫士来一起关押,可是周仲孙很快就提出不要这个同伙了,他害怕这个卫士已经说出来很多话,于是他主动交待了几件在宁州干下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部族,凡是部族里面族长之间的来往,这个卫士知道的他认为卫士已经交待出来的,自己就不再否认,相反还做出一幅想要交待的样子,积极主动地配合对于他的交待和改造。

说是周仲孙交待的问题总是借口皇帝的事情推脱责任,周仲孙却认为自己交待是不错的,他把知道的凡是皇帝的事情都交待出来了,但是与他周家有关的事情,却隐瞒起来,对于大爷爷周抚和爷爷周光,他就像不是自己大爷爷和爷爷一样交待的,所以他交待不出来什么。李焉一伙儿也没有特别不满意的,为什么要勉强周仲孙交待他的家事呢,人都有家,既然坏人也是人,他不愿意交待自己的家事,那也只好多给周仲孙一些时间来交待了,他又没有把自己家族的所犯罪行交待出来,想要得到自由也是不可能的,他必须交待出来才可能获得自由,想到秦国去到秦国去,想到荆州桓家大都督那里去到那里去。

晋朝与成汉国之间的事情,周仲孙对于李家人物是没有交待清楚的,他站在晋朝立场上说话这是值得追究的,周仲孙的态度是长期形成的,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造过来,他认为司马家族的皇帝,到西晋的司马懿司马昭还有司马炎司马衷是正统,而李家的皇帝李雄开始到李期李寿都是次等,不能代表皇权,周仲孙经常被审问得哑口无言,既然周仲孙都能够把李家的事情说得那么清楚,怎么自己周家在李家之后作为成都主人的经过就说不清楚了。李家朝代的最后生活在周仲孙大爷爷周抚那一代结束,爷爷辈分的事情,国家大事能够说得清楚,个人家里的事情说不清楚,这还不是认为自己家里有罪才会这样不愿意说出来。

一个人认为自己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