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卡米洛在1550年出版的《剧场要旨》一书中首先阐述了自己的记忆之宫,为了让观众明了,他还建造了一座木结构的剧场,最先在威尼斯展览,随后在巴黎展出,一时之间轰动欧洲。

卡米洛的“记忆之宫”由49个房间组成,房间由过道走廊相联接。这个“魔幻空间”的房间7排7列,每一级都代表着神圣思想的扩展。每间房间有一扇门或者拱廊,绘有各种图像,内有各种符号和虚拟的居住者。各种记录显示,卡米洛的记忆剧场可以同时允许一两个人进入。进入剧场,只要站在舞台上面向观众,任何人都可以像西塞罗一样流利的演说。

卡米洛将自己设计出的这项成果视作至宝,整个欧洲的君主王公都将其拿来钻研。但是卡米洛的作品也没能保存到17世纪。在《世界剧场》这本书里,历史学家弗朗西斯·耶茨指出,莎士比亚很多剧作首演的环球剧场,就是受到卡米洛的影响产生的。

文艺复兴时期,在追求包罗万象知识的人文学者的追逐下,记忆术进入了黄金时代。同时,他们还将这种记忆的艺术传到了东方。随着扬帆而来,希望能够将基督教传播至东方大国的传教士,记忆术也一起来到了中国。将记忆术传播到东方的是著名的耶稣会士利玛窦。

在崇尚文化的中国,惊人的记忆力是一种打动中国人的有力工具,利玛窦发现了这一点,便试图用他惊人的记忆力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595 年,他在南昌当众表演了他的记忆术,利玛窦在信中说:“我告诉他们,他们可以在一张纸上按照他们选择的任何方式写下大量汉字,它们之间不需要有任何秩序和关联。我将这些汉字读一遍后,就能凭自己的记忆按照他们所写的方式和顺序将这些汉字背出来……为了使他们更加惊奇,我又凭记忆,把这些字从后朝前倒背了一遍。对此,他们全都目瞪口呆,马上就求我同意将形成这种记忆力的神圣法则教授给他们。于是,我的名声便迅速在这些文人学士当中流传开来。说实在的,这种记忆定位体系看起来就像专门为汉字而发明的,因为它确实行之有效,每一个字母都是一个表达意义的形象。”

1956年,利玛窦向中国人传授建立记忆宫殿的方法,其中就有学者徐光启。利玛窦的记忆术,是否帮助中国的学者记住了更多儒家典籍,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据推测,利玛窦很可能鼓励他们构建自己的虚拟宫殿。记忆术鼓励每个人建立自己具有个人特色的记忆之宫。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关于记忆的记忆(3)

利玛窦的这套方法不知是否真的帮助了一些人,但它却真的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格式,几个世纪后,知名汉学家史景迁以利玛窦强调的“搭造一座记忆宫殿”的方法,架构了一本利玛窦的传记《利玛窦的记忆之宫》,这本传记有别于一般的编年记事,史景迁让利玛窦的事迹成为精巧的房间、回廊、挂画……

■ 批判记忆术

卡米洛之后,记忆术分成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两大主流,其中思想家布鲁诺(Giordano Bruno) 成了神秘主义记忆术的集大成者。布鲁诺具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对记忆术有强烈的兴趣。法国的亨利三世国王对他公开宣讲的记忆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任用他为皇室神学教师。

布鲁诺设计的记忆体系最复杂,他试图以前人为榜样,使用记忆剧场的概念来理解宗教和宇宙的神秘。布鲁诺的记忆体系,要求实践者在头脑里构造代表宇宙中各种知识的无数形象,就像一条街道,通往秩序井然的世界,从而掌握现实世界。这种雄心勃勃,博闻广识的记忆术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色。

虽然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作为信息载体的书籍成本越来越低,在书籍丰富的世界里,记忆术很快被忽略。而且随着17世纪印刷文化的崛起,布鲁诺死后,他的《记忆术调查(Mnemonic Investigations)》一书慢慢淹没无闻了,以布鲁诺为代表的玄秘的记忆系统也让位给客观的科学知识,终致湮没。

在16、17世纪,盛行的记忆术对逻辑和科学方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从中世纪带有玄幻色彩的记忆术向近代科学方法的转变并非易事。在文艺复兴后期,学者们对记忆术训练的效果越来越怀疑。

1584年,一场批判的风暴首先从英国刮起,伦敦的清教徒攻击记忆术亵渎上帝,他们认为这种记忆方法导致谬误和*的想法。虽然英国清教徒的攻击轰动一时,但这场持久的战争并非对记忆术唯一的战役,也不是最具毁灭性的攻击。鹿特丹的伊拉斯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