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4页)

林子轩刚刚和萧伯纳接触,不了解他的为人,分不清这是不是他的真实想法。

不过,在随后几天,就有传言说萧伯纳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这件事在英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诺贝尔奖自从1901年开始颁发以来,已经成为了一项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奖项,这不仅是个人的奖项,对于国家而言也是一种荣誉。

于是,英国的媒体纷纷对这件事发表看法。

有人认为萧伯纳是故作清高,有人觉得萧伯纳是淡泊名利,也有人劝说萧伯纳不应该如此固执,应该放弃这种想法,前去领奖。

他的亲属朋友也进行劝说,甚至连英国皇室都出面调解,闹的沸沸扬扬。

林子轩想着后世中国人对于诺贝尔奖的渴盼,在西方社会其实也差不多,这毕竟是一项世界性的殊荣,能够拒绝的没有几个人。

事实上,萧伯纳最终还是到瑞典出席了颁奖仪式,领回了那张奖状。

只是领回来以后他就把奖状挂在了住宅墙上最不显眼的角落里。

他把获得的奖金用来建立了一个文化基金会,以褒奖和扶持年轻的作家们。(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章 你们在法国受苦了

林子轩没有忘掉他前来欧洲是为了推销电影,为此特意走访了英国的电影产业。

英国电影早期蓬勃发展,在拍摄手法和技术革新上有较大贡献。

但自1909年起,美、法两国影片占领英国市场,导致英国电影产量锐减。

1916年,英国加征娱乐税,对影院营业造成严重打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国影片源源而来,使英国影片只占在本国上映影片的百分之五,出口影片更是屈指可数。

英国的电影产业可以说异常萧条,不少电影公司都关门大吉。

这和中国的电影行业类似,在美国和法国电影的冲击下,国产电影的生存并不容易。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即将获得快速发展的机遇。

1925年,国产长片有六十部左右,1924年只有二十五部,虽然电影质量良莠不齐,但在数量上的确有了长足的发展。

林子轩为了卖掉自己的电影拷贝,找到了伦敦的电影经销商,这些人其实就是二道贩子。

没办法,他在英国电影圈没有熟人,只能找中间商做生意。

电影经销商购买拷贝转手卖给电影院,或者自身就控制着数家电影院,由他们决定什么电影在影院放映。

林子轩拿出了《杀手李昂》在美国放映时的票房成绩和媒体评价。

虽然票房数据不是太漂亮,但作为一部东方电影算是很不错了,影片有了在美国放映的经历。电影经销商伍尔夫很爽快的购买了拷贝。

票房才最有说服力,他知道这部电影能够帮他赚钱。

在即将告辞离开的时候。林子轩看到一位英国青年走了过来。

这位青年请求电影经销商伍尔夫给他拍摄的电影安排影院放映,但伍尔夫严词拒绝了这个要求。还把青年批评了一番。

似乎是拍摄电影的时候出了问题,花费严重超支,而且拍摄出来的效果达不到预期。

青年颇为沮丧的离开了,林子轩没有太在意。

他并不知道这个人叫做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后来拍摄了多部惊悚悬疑电影,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悬疑片大师。

1925年,未来的电影大师第一次执导电影,电影叫做《欢乐花园》,根据小说改编。

影片部分外景在意大利拍摄。入境意大利时,胶片被海关收缴,虽然后来收缴的胶片被同意归还,但剧组付出了大笔罚金。

影片在德国慕尼黑拍摄完毕,希区柯克和当时还是他未婚妻的艾尔玛身无分文,他们连回伦敦的车票都买不起。

影片拍好后一直被公司封存,直到1926年3月,才给英国媒体做了首映。

如果此时的希区柯克和后世一样是个大胖子的话,林子轩一定能认得出来。或许会忽悠他到中国拍摄电影。

但年轻时期的希区柯克只是有点微胖,甚至略显小帅,和后世的形象并不相同。

林子轩和这位电影大师就这样错过了。

不过他并非没有收获,在和电影圈的人接触的时候。他偶然得到了一个让他惊讶的消息。

英国人已经制造出了黑白电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