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1/4页)

这是后世八十年代一部苏联电影的名字,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1985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和巴尔戈乔夫会晤前,为了了解苏联人的内心世界,观看了八次以上这部电影。

这只是一个开始,他还打算写出《1984》这本小说,把苏联极权主义的弊端展现出来。

林子轩想不到这是他和苏联恩怨的开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和苏联展开了一场漫长的较量。写了无数的文章。

专业黑苏三十年!

这是以后的人对林子轩的评价,可见这场较量的激烈程度。

林子轩找来平禁亚,把扎米亚京的授权书拿出来,万象书局会出版一批扎米亚京的作品。然后把版税寄给扎米亚京,希望能帮助到那位苏联作家。

万象书局旗下成立了编译所,招揽各类翻译人才。

不仅需要精通英文的精英。还要熟悉日文和俄文的人才,一家书局想要做大做强。就要广纳贤才,打好基础。

平禁亚给林子轩讲了一个有关商务印书馆的笑话。

他最近从商务印书馆的编译所挖了一位英文人才。这人讲了一件趣事。

年前商务印书馆收到一位美国作家的投稿,商务印书馆的高层非常重视,动用了大批人力加班加点的翻译。

结果那部小说是科幻题材,内容太过敏感,商务印书馆不敢出版。

出版社的高层脸面上不好看,却也无法发作,只好把书稿放在荣誉室内,作为商务印书馆被西方社会熟知的证明。

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林子轩听了之后有点熟悉的感觉,这说的不会是《高堡奇人》的手稿吧。

他从西方回来后没听说商务印书馆刊印了《高堡奇人》,以为书稿被出版社的编辑丢进垃圾箱了,又不能跑过去询问,只好置之不理。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事情,《高堡奇人》在中国出版的确有点敏感。

“哦,那书稿叫什么名字?”林子轩装作好奇的问道。

“似乎是‘住在城堡里的人’,名字很奇怪,内容更是离奇。”平禁亚回忆道。

还真是这样,林子轩颇为无语。

书稿被商务印书馆放在了展览室里,想拿都拿不出来,更无法销毁。

随后,平禁亚给了林子轩一张邀请函,是商务印书馆发出的邀请。

今年是商务印书馆创立30周年,商务印书馆旗下的东方图书馆在5月2日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上海文化界的一件大事。

上海虽然创建了不少大学,却还没有大型的公共图书馆。

他们遍邀上海名流参加开馆仪式。

上海的报纸对此做了大篇幅的报道,称其为亚洲第一图书馆,让商务印书馆的声势大增,压倒上海其他的书局,展现了作为中国出版行业龙头企业的霸气。

东方图书馆共有五层。

底层为流通部、商务同人俱乐部,二楼有阅览室、阅报室、办公室,三楼为善本室、装订室及商务印书馆出版图书保存室,四楼为书库,五楼为杂志、报章及照片库。

据说馆内藏书30多万册,中外杂志900余种,中外报刊40余类。

如果林子轩不在,平禁亚会代表林子轩参加,现在大老板回来了,自然就轮不到平禁亚了,不过平禁亚并不恼火,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作为竞争对手,谁愿意跑过去看对手耀武扬威,自己还得在下面虚伪的鼓掌。

所以,他巴不得林子轩接受这个邀请。

商务印书馆财大气粗,万象书局三个月的半价策略并没有给对手造成严重影响,只好草草结束,否则自己也受不了。

好在万象书局的人气恢复了,带动了大量的读者。

5月2日,林子轩来到闸北区宝山路的东方图书馆,参加开馆仪式。(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里姻缘一线牵

今天是开馆仪式,并非对外开放,只供嘉宾参观。

商务印书馆在上海经营三十年,底蕴深厚,前来道贺的社会名流络绎不绝,不仅有本地政商两界的头面人物,甚至还有外国使馆的人员。

据说不少外文书籍都是各国使馆捐献而来。

数百人齐聚一堂,现场热闹非凡。

林子轩和其他书局的老板也在其中,这毕竟是出版行业的大事,他们不能不来,否则会被人说成没有气度。

别看双方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