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 (第1/4页)

作为一名作家,有责任倾听和观察自己的国家,把听到的和看到的写出来,传达给整个世界,告诉世界,那里正在发生的事件。

世界上所有被压迫的民族都需要有一个发声的渠道,国际笔会提供了这个渠道。

“这就是我来到这里的目的,为了让中国发出声音,不再无声下去。”林子轩如此说道。

他在最后朗诵了闻易多的一首诗歌,叫做《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个人的舞台

演讲结束,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整个会场有上百名作家,只有一小部分和林子轩有过直接的交流,大部分作家是通过林子轩的作品来了解他这个人。

没办法,就算林子轩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和所有与会的作家都进行接触,何况还有语言不通的问题。

所以,三人分头行动。

林子轩负责美国和英国的作家,徐至摩负责瑞典等态度中立的国家,郁达浮负责法国和德国的作家,这样才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和所有作家进行接触,从而改变他们的态度。

林子轩无疑是其中最惹人瞩目的人物。

由于对林子轩,或者说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不少作家都把林子轩的作品找来读一读。

在中国的图书展上,他的作品被万象书局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不仅包括像是《蝇王》这类以西方为背景的小说,还有《边城》和《雷雨》这类中国的小说和戏剧,更不缺诗集《一代人》。

也少不了他最开始的两部中短篇小说《老人与海》和《小王子》。

这时候,欧美作家才发现林子轩作品的数量和他的年龄有着巨大的反差。

一般来说,27岁是一个作家写出成熟作品的开始。

在此之前,作家的学识和阅历不够,很难写出深刻的作品,到了35岁之后才是作家的爆发期,无论是人生观还是价值观都趋于成熟。

当然,也有一部分天才作家,这里尤其以诗人为主,在青年时代便才华横溢。

只是。即便再天才的作家也无法做到在27岁就写出如此多的经典作品来。

以往像是《老人与海》只在美国被认可,这次欧洲作家对其称赞不已,认为这部中篇小说语言精练有力,寓意深刻,是部难得的佳作。

这是林子轩在20岁的时候写的第一部作品。

即便是再挑剔的作家也不得不承认,林子轩是位天才型的作家。那些作品就是证明。

在世界文坛,证明一个作家价值的就是他的作品,只要写出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就会在世界文坛有一席之地,就会得到认可。

用作品说话,这就是一种公平。

有作家戏称这一届的国际笔会成了这位中国人一个人的舞台。

赞誉和诽谤,媒体的追捧,作品的证明,无数作家的关注。让林子轩站在了舞台的中央。

会场上的掌声是对他作家身份的肯定。

听到掌声响起,看着下面各国的作家,林子轩很放松,他能感觉到一种变化。

这里是国际笔会,是作家的组织,即便受到了苏联的压力,政治因素的影响,但只要你是一名作家。写出经典的作品,就会得到尊重。

作家始终是一群逆时代潮流而写作的人。他们想要自由的写作环境,保持鲜明的个性。

在掌声之后,便是投票环节。

林子轩、徐至摩和郁达浮三人坐在一起,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没过多久,国际笔会的主席约翰高尔斯华绥微笑着走上前台,直接宣布中国正式成为国际笔会的一员。中国笔会中心成立了。

林子轩是中国笔会中心的主席,徐至摩是秘书长,郁达浮是理事。

包括蔡元赔、胡拾、郭沫偌、周作仁等人成为国际笔会的成员。

这份名单在国内就已经定好,蔡元赔和胡拾推掉了主席的职务,认为林子轩在西方文坛有影响力。是最为合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