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1/1页)

“朕得到情报,至少十万的满洲铁骑在向西进,估计于十二日后便可到达老河一带。”我指了下墙上的地图,继续说道:

“此处离长城东北面的大安口,龙井关、洪山口三个关隘不足百里,满洲骑兵每人至少有两匹战马,这样的情况下,一天的功夫敌军便可南下进入我大明地境。”

众人见皇上说得严重不禁担心起来,这里面只有孙承宗和兵部的人知兵,其他人只能在一旁听着,不好贸然出言。只望兵部他们能想出好的退兵之策,自己等人在旁替着谋划周全,把漏洞补上。

“皇上,请立刻在紧要关隘布防,以保证京师安全。可调辽东人马回防。”王永光见事情紧急马上考虑京师的安全。

“臣也以为王尚书的意见较为稳妥。京师乃天下根本,不容有失。”韩鑛也出声附和。

我也知道京师不容有失,但总不能龟缩在京城,让满洲人打到天子脚下来吧。如果这样,我好容易有的一点名声,一点威望就付之东流了。我看了下一直还没说话的孙承宗道:“辽东军回防是肯定的,但要防对方向。要用辽东军遏制住满洲人。孙爱卿可知我军会与敌军相接于何处?”

孙承宗看着地图,又想了片刻才缓缓道:

“皇上,以微臣愚见,我军必与满洲人战于遵化。”

“哦,何以判定?!”

“满洲人如破长城关口而入,大安口,龙井关、洪山口三个关隘最为方便,其他以西关口都有重兵驻守。如今虽知满洲人要攻入大明,却无时间在长城一线布防,惟有把战线后撤。这样也可给各地入援京师的队伍时间。遵化是必经要道,是入京师的最后防线,也是南下的关口。臣…”说道这孙承宗看了一眼皇上才接着说道:

“臣知皇上曾命徐光启大人在遵化铸有重炮,可媲美佛朗机人的红夷大炮。臣以为在遵化决战最为有利,臣请调辽东精锐进京拱卫京师。只要把遵化,蓟县,迁西三屯营守卫住,在南边满洲人便寸步难行。西面长城依山而建,不利迂回,也不利冲锋,满洲骑兵必不会走西向,同时可令大同驻兵守住长城以西。东边只要旨给袁崇焕,命人守住山海关以南。然后坚壁清野,等待满人粮尽。”

我点了点头,几乎和我想的一样,也就是说按照后世的历史而言,这是正确的应对之策。历史上袁崇焕也曾上疏,请皇帝在三镇驻兵,后来还是因为‘没钱’,都没有兵马在那,所以给满洲人一直打到北京城下。

“好,既然如此,内阁拟旨下去。将马兰营、马兰口、大安营,汉兒庄、潘家口等十余驻地兵丁撤到主防的各城,留下一部分人守营。户部准备好粮食,战后总是要救济百姓的,现在迁移百姓总是来不及了,而且容易让满人看出我们有准备。命遵化,蓟县,迁西三地整顿军马备战。蓟县亦是重地,要防止敌军偷袭,朕命王永光前去镇守,不可让小队人马袭了。迁西就有劳孙爱卿前去节制,朕恐朱国彦镇不住那。辽东回援军马则到遵化驻守。大同驻兵到长城西线布防。此时军情紧急,全用八百里加急出去。各位有差使的爱卿立即去办。同时下旨给洪承畴,朕两日后要去三营校场阅兵。让他集结好部队,时刻准备出兵作战。”

旨意刚出,第二天我又收到了袁崇焕的八百里加急的奏折,这袁崇焕果然是个人才,居然也意识到皇太极的野心。而且还提出重建广宁城。这正是一个战略反攻的好时机,步步为营的向沈阳靠拢。我想了想,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我脑海里浮现。

我马上飞鸽旨给袁崇焕,让满桂帅两万骑兵入援遵化,袁崇焕则按计划行事,修筑广宁城。并在旨意中言明,我已大军在三镇驻守,要求他把山海关南面防卫起来,使满洲人粮草不继而退!同时让他务必在皇太极回军前修好广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