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黄澄澄的大姜斩头去尾,边角另用,然后将整条的菱形姜段,切成薄厚差不离的小片。

蒜头拣大瓣的直接切片,并不用另外处理。

小葱则归拢成绿油油的一把子,在刃口下变成碎碎的葱花。

他下刀不快,也说不上多么精准,离神乎其神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却胜在用心。

三样小料俱都切完,装进调味的不锈钢小缸,再捡起剩下的不规则姜片,耐心切起了姜末。

蒜泥靠研,姜末要切,乱刀斩剁千万要不得,这一点,孙强私底下再三强调过。

这个猥琐货虽然时常一副“我很不靠谱”的样子,然而每每不经意间的几句话,却总让方博受教良多。

——论道也好论技也罢,烹饪都是一门细微处见功夫的活计,由小而大,很多细节看似不起眼,可你只要有那么一点没做好,最后的成菜味道,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对于这些老师傅的心得,方博短时间内未必能全盘理解,但却深知是金玉良言。

自知者智,确定了自己“新嫩”的定位后,在很多学徒看来枯燥无味的基础工作,他付出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却也做得津津有味。而正是这种舍得吃苦用功的心气,使得他的进步同样肉眼可见。

切完今天要用的小料,歇息片刻,又是一天的员工餐时间。

吃完上工,捱到十二点,开始进入后厨忙碌的高峰期,一直颠颠儿忙到一点多,方博这才从“葱花呢?今天炼了葱油你没看到,赶紧再去切点”,“干百合到仓库里面领,领了马上找个缸子泡起来”,“先把这两条鳊鱼冲了”,“再去打一缸油”……这些让人头昏脑胀的吆喝声中,彻底解脱出来。

厨房里讨生活的人,受教育层次本就不算高。

加上餐饮业中,讲究“即时性”的特质,后厨少有不被前厅催菜的时候。

所以那些炉头线上的炒锅师傅,到了工作时间,几乎个个都是狗不理的火爆脾气。

水台配菜也就罢了,毕竟离得远,而打荷这一直接向炒锅师傅们负责的位置,但凡出了丁点儿差错,分分钟被前面的师傅们骂成狗。

从最开始百般不适,到眼下甘之如饴。

方博接受的很快。

后厨和他新近熟悉起来的人,都说大学生就是聪明。

和智商没啥关系吧?对于这种说法,方博超不以为然的。

当厨子和求上进可不矛盾,乐意吃苦行不行?最多,再加上一条——他或许是真的很喜欢烹饪。

既然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也就不觉得辛苦了。

……

两点下班,今天正好方博轮值。

像三味鱼坊这种略显高大上的酒店,除去团宴之外,平时中午来就餐的人本就不多,所以即便要值班,但实际上也是没多少活儿的。

只不过今天有些例外。

伴随着值班的炒锅师傅,一路殷勤在前快步开道,往常除了大型酒宴几乎很少露面的行政总厨赵国涛,居然神奇的冒了出来。

哎哟,稀客啊!

今儿刮的什么风,把您都给吹来了?

方博下意识在心里嘴贱一句,随后敛眉耷眼,老老实实杵在一旁当背景npc。

至于赵国涛,当然也不会留意他这种厨房新人小透明,而是非常霸气的直接上了一灶,随后对旁边捧哏的值班师傅头也不回的吩咐:“我要炒个五彩窝窝头,你赶紧把菜配好。”

青红椒,甜玉米罐头,鸡蛋,还有这道菜里最精华的基围虾。

能上炉头线做炒锅师傅的,砧板上的功夫自然也不会差,三五下剥出一小碗透亮弹嫩的虾仁,随后拌上清料酒、少许的蛋清开始腌渍。

虾仁腌上后,值班师傅又挑了几颗个大饱满的青红甜椒,开始麻利飞切起来。

这位师傅在案板前忙碌,炉头上的赵总厨也没闲着,柴油灶坐锅起火,直接往锅里倒进去半锅清油,然后调大风门。

风大火旺,烧了没多一会儿功夫,锅中清油就开始冒出热气。赵国涛随意瞅上一眼,旋即就关掉了炉头,又等了片刻,这才将腌渍好的虾仁滑入了锅中。

铁勺快搅,六成熟的油温,温柔包裹着透亮的虾仁,在热力的浸炸下,原本晶莹剔透的虾仁外面,迅速染上了一层嫩嫩的粉白。这种恰到好处的诱人色泽,意味着虾仁已然是四分熟的程度,表层紧绷弹牙的虾肉,将食材的水分一丝不漏的全部锁在了里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