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谭政虽说是团党委秘书,实际上已是独当一面的团一级党代表了。谭政就任团党委秘书,部队就要开始向赣南、闽西进军。作为一个团党委秘书,他深知这次军事行动的艰难和自己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艰苦性。谭玖一次又一次地深入部队,给部队讲政治课,作政治动员,进行队前讲话。他不拿讲稿,不用提纲,两手叉腰,不时地用手比划,或拳头一挥,给部队讲形势,讲战略“远征”的必要。他操着一口纯正的湖南话,时而参杂几句江西“老表”

的方言,滔滔不绝地演说着:“这次打仗,和以前不同,不是打新城,也不是打永新,是要打出去,打到敌人的后院里,给敌人放上几枪。点一把火烧起来。在他的大后方,发动群众,闹起革命来。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行动?

道理很简单,你蒋介石、朱培德可以派出两万人的军队,来围攻我井冈山根据地,你的大队人马都出来了,后方空虚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去‘捣’你的后方呢?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转到敌人的后方一打,敌人担心后方不稳,就不得不撤退围攻井冈山的兵,这样敌人对我们井冈山的‘会剿’不也就落了空?“”讲得好!讲得好!“听讲的战士发出响亮的欢呼声、掌声,这声音像春雷,回荡在井冈山的川川岭岭。这时,谭政话题一转,说道:”要是打到敌人后院去,是不能走大路、走直道的,而是要迂回绕圈子从大山里钻出去。这就要求大家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还要多准备干粮和草鞋。“谭政停了停,收拢了一下精神接着说:”我们这次行军路线是山区,那里的人民还不了解咱红军,所以,大家在行军途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就是当初毛委员为红军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说罢,谭政从上衣兜里掏出了毛泽东为这次军事行动起草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读给大家听。并说:”这布告和标语口号都是毛委员亲自拟定的,大家就照着去宣传。团宣传队准备了石灰水和刷子,沿途村庄墙壁上都要刷写新标语。“在谭政”谈政“的鼓动、教育下,将要出征的红四军第三十一团战士,个个精神抖擞,英姿焕发,决心做好思想、物资准备,打好这一大仗。谭政在进行战前动员的时候,突然发现大个子战士张更生站在队伍里,两眼直盯着自己,像有什么心里话要跟他说。队伍解散后,谭政走到张更生面前,与他握了手,拍着他的肩膀说:”张大个儿,没想到我们又要一起战斗了!“

张更生眼含泪水,久久说不出话来。张更生从小是个穷孩子,十八岁被江西军阀抓去当兵。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开进的时候,他开了小差投奔工农革命军。然而,张更生由于受旧军队军阀习气的影响,当红军占领永新城,违反了纪律,拿了群众的衣物,商店老板给他两块银元也放进自己的腰包。红军撤出永新城,谭政奉命来整顿纪律,张更生对自己的错误作了检讨,把得来的衣物、银元也交了公。对此,谭政表扬了张更生:“知错改错就是好同志!”

并说:“张更生同志,上井冈山以来,战斗中勇敢杀敌,该是英雄;打新城,他冲锋在前,抓到了敌人的县太爷张开明,该是勇士;打永新,他头一个爬上城墙,为部队扫除前进的障碍,该是尖兵!”自此,张更生受到了教育,结识了谭政,交上了朋友。此次,老朋友重逢,百感交激。张更生从衣兜里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递给了谭政。谭政顺手接过去,打开一看,是请人代笔、歪歪斜斜地写了一句话:“保证遵守执行好群众纪律!”他俩的眼睛湿润了,声音哽咽了。两双粗大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久久地没有松开。1 月14日,谭政随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三千六百多人,悄然离开日夜相伴的井冈山,千里驰骋在这广阔无垠的赣南、闽西大地。1929年10月31日。广东梅县。深秋的凉风拂面。这时的北方已是黄叶遍地,而地处南方的梅县,仍然绿荫如春。红四军三个纵队攻打梅县的战斗正在激烈的进行。

这是红四军第二次攻打梅县了。早在10月上旬,前委接到中央指示,要求红四军乘两广军阀混战、粤北空虚之机,向东江地区出击。当这一指示到达红四军前委时,两广军阀的混战已经停止。然而,由于消息闭塞,红四军前委仍然按照中央指示执行,率红四军三个纵队开赴东江地区。这时,红四军番号已有所改变,团改纵队,营改支队,连改大队。三十一团遂改称三纵队,司令员为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党委秘书还是谭政。

10月25日,红四军攻入梅县后,随即撤出休整。31日,再次来围打梅县城。谭政跟随三纵队,投入了二打梅县的战斗。由于敌人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