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 (第1/4页)

国家做什么?

上了岸;看见天津街头依旧熙熙攘攘;一片歌舞升平。到了北京,繁华更胜,小贩们叫卖声争奇斗 艳千啭百回,读书人施施然摇着纸扇漫步街头,几个八旗子弟提溜鸟笼说着闲话,浑似不知大清龙兴之 地已被他人据为己有。在他们眼里,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烦恼事!

师生二人雇上几辆大车,拖着在国外采购的设备图书,直奔城外的经世大学。

新学年,经世大学又招收了一届学生。附属中小学也有了些名声,不少开明士绅托人把子弟送来学校就读。张元济按照孙元起的意思。对于这类学生是来者不拒。

但凡能大老远把孩子送来读书的,家里都比较殷实。父母兄长怕孩子在学校有个三长两短,少不得 在校外租个房子、雇个佣人保姆什么的,日常好有个照应。便是那些家境不太富裕的大学生,凭着奖学金、助学金,每月也能到校外打个牙祭。在“学生经济”的刺激下,咅种小商铺在校外官道旁应运而生。 那个位置;本来最先是山东籍校工搭窝棚的地方,后来大家有了积蓄;相继盖起了小院儿。去年。 老赵又从京城领了一大批人过来,那些人效法先辈,在稍远些地方也搭起了窝棚。就这样,百十户人家 ;再加上一二十家商铺。围着官道居然就形成了个小集镇。

马车要驶进校门的时候;早有保安拦住。那群保安都认识孙元起,见孙元起走出来,连忙敬礼请安 。自有人招呼搬运东西。孙元起特赦了刘斌,那小子顿时像出笼鸟、脱辕驹一般,撒开脚丫子就往校园 里跑,分分钟就没了踪影,

孙元起冲保安们摆摆手,自己一个人朝校园里走去。眼看着绿地上的捐赠石碑又多出一块,想来这 段时间又有不少人慷慨解囊吧。不过自从在上面看到袁世凯的名字之后,孙元起觉得,神马都是浮云!哪怕上面出现伊藤博文、饭岛爱,也不会觉得吃惊。

过了风雨桥;迎面看到操场上有一个班级在踢正步。孙元起有些惊异:按照道理,为期一个月的入 学军训应该在九月底就结束了,现在都十月初了,怎么还有在军训的?

人家在训练,自然不好打扰,却见远处树荫下坐着两人,其中一个居然是王阊运,连忙上前行礼

本年年初的时候,学校接到王阊运的书信。信中只有寥寥几句:”王某前时冗事缠身,接诵大函, 未能及时奉答,愧甚愧甚!幸年来身体康健,手足轻便,偷得闲暇。或可外出访友。值此新春,祝诸君 大安。”看看人家,什么话都没说,可什么话都说了。想表达的意思一清二楚。

孙元起不知道这位大牛突然抽什么疯,时隔一年有半。还能想到以前的邀请。不过人家既然长了牛头,自然有资格耍大牌。大牛既然要来;怎么也没有把人往门外推的道理。按照蔡元培的说法:”大学之大,非有大师之谓,有大师之谓也。”就是把建大楼的工程停了,也得省钱把大师请来啊。况且美国 十八万美元已经到账,咱们不差钱!;

果然,寄了五百两差旅费之后没一个月,矍铄的老爷子就拄着拐杖出现在经世大学里。老爷子人不错,就是神神叨叨的,经常和孙元起说些有的没的。孙元起还不好和他犟嘴,最能当笑话听。

要不这么说老爷子人不错呢?你看现在,孙元起给他行礼,老爷子一大把年纪还认真地答谢。就冲 这一点,孙元起就尊敬他。

问礼之后,孙元起才注意到王阖运身边站着的中年人,四十岁上下,瘦,高,浑身筋骨像是干农活 出身的,可偏偏眉宇间洋溢着艺术家的气质一一他不是乡村非主流,也不是军大衣哥。他是谁?

见孙元起不认识,王阖运连忙介绍道:”这是老夫的弟子;姓齐名璜字渭淆;号白石山人;我们湖 南湘潭人。原是个木匠,老夫见他诗写得不错,便收为门下了。“

姓齐、号白石山人,齐白石?孙元起觉得有些错乱,用不太肯定的语气问:”您是不是会画画?” 中年人一口浓厚的湖南腔:”见过孙校长。敝人是略通绘画,怎么,你听过齐某的名字?“心里却在纳闷:咦,怎么这个人初次见面,就知道我会画画儿?难道我的名声已经传到北京啦?不能啊!是不是 杨师兄跟他提到过我?

姓齐、号白石山人、木匠、湖南人、会画画。。。。。。貌似所有的特点都能和传说中的齐白石对应上。也

就是说,眼前这人就是齐白石?发达啦!发达啦!怀祖、念祖,老笆给你留啥名人信札呀,只要让这位 大神随意涂抹几幅,还不够你俩小子吃一辈子的!

孙元起紧紧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