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1/4页)

送走了记者,重新回到办公室坐定。卢瑟福突然说道:“扬克,或许你会获得今年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孙元起一愣,在印象中诺贝尔向来是大小牛头人的专利,在自己那个世纪,多少国人梦寐以求,结果却等来了几个不期而来的着实让政府灰头土脸。来到这个世界上,也曾幢憬过,但被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所压倒,很快遗忘。

卢瑟福以为孙元起没有听说诺贝尔奖,连忙加以解释:“诺贝尔奖是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诺贝尔创立的。诺贝尔先生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据此1900年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首次颁发。自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如今已经颁发了玛。”卢瑟福说得涵涵不绝,貌似对这个奖项很熟悉。

“那,诺贝尔奖奖金有多少?。”孙元起突然问了这么一句。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卢瑟福答道,“而奖金的金额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目前来看,大概是1000英榜,折合31000美元。”

“哦才3万美金啊………。”比起前世的一百多万美金,三万美金确实少了点,所以孙元起有些失望。

“约翰逊,您不应该太关心奖金金额。”卢瑟福很不满:“更重要的是世界上科学家对于你学术成果的认同,这是一位研究者的莫大荣誉。”。

一个追名,一个逐利,有区别么?孙元起腹诽道。不过他对卢瑟福向来以良师益友视之,所以口中还是恭敬地回答:“那不是学校建设要需要大笔的资金么?呵呵。话说回来这些年都有哪些科学家得过诺贝尔奖?”。

“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这三个奖项我没有太关心,所以不了解……”卢瑟福顿了顿“至于剩下的,则都有耳闻。三届物理奖分别颁给了发现x射线的伦琴先生,发现磁力对光慕曼效应的塞曼先生,创立电子理论的洛伦兹先生,发现放射性元素铤的居里夫妇以及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的贝克勒尔。化学奖则是颁给了创立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的范托霍夫,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胳的费雪,和建立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的阿伦尼鸟斯。”。;

“伦琴、塞曼、洛伦兹、居里夫妇、贝克勒尔、阿伦尼鸟斯…………啊,都是些名人哪注定会出现在以后的大学教材中……”孙元起不禁地感啃道,当然也是实话实说。

“哈哈那么你呢?要知道,现在很多学者把你视为是牛顿之后的第一人!。”卢瑟福开玩笑地望着他,“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一位获奖者伦琴,在他获奖演说中就曾提及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之后洛伦兹教授、居里夫妇都曾表示你的理论对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当然,你对化学反应的重新认识,阿伦尼鸟斯也是赞不绝口,曾公开表示自己的理论没有你那么全面、那么系统。正因为如此,以至于去年他获得化学奖的时候,学界还很有些非议,大部分学者认为他的电离解理论,只是你在《化学原理》中所阐述的一部分,却没有你解释得鞭辟入里。如果他能获奖,那么你也应该获奖,不能因为他是瑞典人就厚此薄彼………”。

对此,孙元起只能报之一笑。

一般说来,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故而在评奖、撰写科学史等方面难免存在着意气之争。

仅举阿伦尼鸟斯为例,美国科学史教授弗里德曼在2005年出版的《权谋:诺贝尔科学奖的幕后》中写道,1906年诺贝尔奖化学委员会通过对门捷列夫的提名,但身为物理委员会委员的阿伦尼鸟斯,却在皇家科学院带头批评、贬低门捷列夫的工作,结果,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的门捷列夫最终没能获得诺贝尔奖。

通过对1950年以前诺贝尔奖档案的调杏,弗里德曼还发现,司是物理化学的奠基人,德国物理学家能斯特从1901年起就连续被诺贝尔奖评委会提名,直到1921年才获奖。据说因他的一个学生曾对阿伦尼鸟斯提出挑战,阿伦尼鸟斯便在评选过程中进行刁难。能斯特获得当年55个提名中的22个,委员会才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