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 (第1/4页)

黄复生哈哈大笑:“精卫,你一个人留在这里,照相馆怎么开?你懂照相么?再说了,如果清廷没有发现我们,你有什么暗杀计划,一个人怎么行动?”

汪兆铭思索片刻才说道:“你想留下,那就留下吧。”

说罢他起身回屋,开始整理档案,烧毁机密文件。正忙碌间,听见有人敲门,开门看时不是陈璧君还能是谁?只见她头发湿漉,裹着浴衣,想来是刚刚洗完澡。

汪兆铭奇道:“璧君,收拾好了?”

陈璧君不说话。

汪兆铭又问:“璧君,有事?”

陈璧君眼中含泪:“精卫,你为革命奔波劳苦,至今尚是单身。如今身处险地,危在旦夕,万一有什么不测,岂不是身后寥落?璧君虽是蒲柳之姿,但还属完璧,愿自荐枕席,为君留一脉骨血。并发誓此生不再嫁,奉养舅姑终老!”

汪兆铭心中颇为感动,但一看陈璧君的长相,顿时心死如灰:与其献身给你,还不如献身给革命,干干净净、痛痛快快地死在满清鞑子手里呢!

当下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璧君,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现在想了无牵挂,从容赴死,不愿儿女情长。如果此次汪某大难不死,必不辜负你今日的这番心意!”

二三三、断头台上凄凉夜

汪兆铭还是太幼稚了,像在京城安放炸弹这等危害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怎么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政府再无能、官员再颟顸,他们也不敢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跟我读h-u-n混*h-u-n混*小…说…网请牢记

巡警们发现炸药之后,马上请来日本技师挖出炸弹,并组织精兵强将对炸弹进行分析。清廷的刑警并不笨蛋,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装炸药的铁箱子制造手艺非常粗糙,像是在京城里临时赶做的。顺着这个思路,他们很快在铁箱上找到了鸿泰永铁铺的记号。

汪兆铭等毕竟是外行,所谓的暗杀计划,只要细究几乎处处是破绽,更何况在此之前他们根本就没打算掩饰呢?巡捕顺藤摸瓜到铁匠铺一问,老板便从账簿上查出这个铁箱子是由守真照相馆订做的。就这样,汪兆铭、黄复生在照相馆里被逮了个正着,好在此时其他暗杀小组成员已经逃之夭夭。

汪兆铭倒也光棍,一进监狱,不待清廷用老虎凳、灌辣椒水,便主动招供,把自己的暗杀计划和盘托出,并洋洋洒洒地写了长达数千字的供词,中心思想就一个:君主立宪是水中捞月,要想民主,只有造反推动旧政府。

朝廷拿获企图暗杀摄政王的革命党,这一消息很快在国内外报纸上广为刊登,迅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孙中山此时正在美洲筹款,得知汪兆铭被捕的消息,大叫一声“痛煞我也”便眼前发黑。等悠悠醒转后,立马吩咐道:“兆铭被捕,如断我一臂。诸位爱卿,汝等当为国惜才,尽力营救!”

孙中山也就是这么一说,其实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如果用他自己来交换汪兆铭,清政府倒是会考虑考虑;动动嘴皮子就想让朝廷放人,这不是白日做梦么?同盟会中有很多人和孙中山不对付,连带着对这个小白脸也没什么好感,见他被捕,虽然不至于幸灾乐祸,但要说到营救,还真没多大兴趣。

普天之下最为着急的,除了汪兆铭家人,就该数陈璧君了:于公,两人是一同参与刺杀的革命同志;于私,汪兆铭曾答应出狱之后和她拍拖。于公于私,她都该竭力营救。所以陈璧君四处找人帮忙,但汪兆铭是被清廷最高当局逮捕,罪名是暗杀当朝的摄政王,营救谈何容易?

谁也没想到,七拐八拐,陈璧君居然找到了孙元起。

刚一见面,陈璧君便摆出了申包胥哭秦庭的架势,直哭得梨花带雨、肝肠寸断——只可惜这朵梨花长得实在太磕碜了点,难免影响演出的效果。

孙元起之前并不认识陈璧君,见一女子进门就嚎啕大哭,心里好生郁闷。等到她从风雨交加变成小雨淅沥,赶紧问道:“姑娘,你哭成这样,究竟所为何事?”

陈璧君这才想起来,见面之后既没有通名报姓,也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自己便撒欢地哭开了。不禁脸色有些发紫,赶紧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过来:“大人,这是中山先生给您的信。希望您能看在中山先生的面子上,施以援手,救汪兆铭一命!”

汪兆铭蓄谋刺杀摄政王载沣的事情,近来报纸上炒得沸沸扬扬,孙元起也有耳闻。但孙中山让自己去救汪兆铭,这是什么意思?孙元起皱着眉头打开信封,抬头连自己的名字都没写,信的内容也非常隐晦,一方面是感谢很久以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