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4页)

恩大学。

这个大学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却规模很小,至今仍然只有不到一千学生的规模。

这大学属于是教会大学,原本只有两个学科,一个人文历史,社会科学学院,一个是教会的神学院。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在欧洲却小有名气,许多基督徒都是在这里进修。

这里现在也与时俱进,增加了许多小的学科,不过,主要还是以人文学科为主。

周南把船停好,刚准备将缆绳系在码头的木栏杆上,就看到了一群黑头发的年轻人边说边笑走了过来。

周南就停下了动作,站在码头上等着他们的到来。

这一批学生一共三十人,加上三个领队,也不过三十三人。他们大部分都家境良好,受过系统的教育,并且对文科感兴趣。

不过,具体是什么一种情况,周南却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全部都是心甘情愿地来学政治经济学。

不过现在看起来,他们一个个都还朝气蓬勃。

周南没有想到他们会这么早,他们住在不同的家庭里面,这个时间就汇聚在一起,显然集合的时间更早。

见到周南亲自来迎接,他们一个个都有些受宠若惊,连声感谢。昨天已经跟周南见过面的几个代表还好一点,有几个情感比较丰富的年轻人,都有些热泪盈眶了。

寒暄了好一阵,周南坚持跟他们每个人都握了手,这才准备返回农场。

因为人数太多,周南的游艇一次性坐不下这么多人,分成了两批。周南先带了一批人回农场,将他们安排到了自己家的大客厅里,然后又来接了第二批人。

他们从亚洲过来,每个人都给周南准备了一些小礼物,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笔墨纸砚和茶叶是最多的,所以周南也没有客气,让凯莉收了下来。

经常不用的大客厅今天终于派上了用场,卡洛琳和凯莉知道华人喜欢喝茶,还专门烧了一大锅热水,灌进了保温桶,给他们泡茶,泡咖啡。

大客厅的面积是主宅西侧的裙楼,大厅面积有将近两百平米。一边是可容纳四五十人的会客厅,一边是一个舞池。

大客厅和小客厅中间还有一个活动板墙,周南买的斯坦威演奏钢琴,被安装在一块活动的轨道上面,一个人就可以推着钢琴在大小客厅之间改变位置。

这主要是因为大客厅的利用率太低,周南他们自己人在家,基本都是在小客厅里面玩。

但是大客厅里面如果举行误会,没有一台钢琴,那就不是面子的问题,而是主人的不称职,所以当时就设计了一道活动墙和轨道。

众人众星捧月一样,将周南围在了中间,每个人都聚精会神,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周南。不少人拿出了笔记本,想要把周南的话都记下来。

周南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今天是我跟你们大部分人的第一次见面,但是看见你们,我的心里却充满了亲切和温暖。我想问一下你们,这是因为什么呢?”

周南用的是普通话发问,这种语调在他们听来,有些熟悉,但是与民国时期的“普通话”却又有一些差别,不过大家都能听得懂。

在他们这些人看来,周南的普通话已经非常标准了,因为东印度群岛的华人大部分都是南方人,他们的普通话比起周南,更不标准。

在清末就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跟后世的普通话有一些差别,但是差别不大。

一个叫林华远的年轻人说道:“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另一个叫黄志新的年轻人说道:“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其他人也都七嘴八舌地回答,答案的意思都差不多。

他们都是大家族子弟,从小也接受过国语教育,但是说起来口音差别很大,周南需要认真倾听,才能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周南点了点头说道:“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华人的文化是从来没有断代过的,也只有我们,是使用方块字作为我们文化的载体。虽然东方文化在近代因为受到西方的冲击,让我们对自己的先进性,优越性,独立性都产生了怀疑,但是几千年的文化印记,却不是那么容易被抹平的。”

“可能你们会问,会怀疑,我们的文化真的先进吗?真的优越吗?在这里,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们,这都是真的。这个世界语系众多,按照人数使用数量来划分的话,目前主要四大语系:汉藏语系,拉丁语系,印度语系,闪米语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