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不多时,莫荣新兴冲冲地走进帐门,跪下打千:“禀大帅:小人奉命到陆岸侦察敌情,特来禀报!”

“起来吧,”苏元春递过黄文探送来的地图,“你看看,你侦察到的情况和这份地图有什么出入?”

莫荣新读过几年私塾,识得些字,他认真看着地图:“……嗯,一点不差。对了,小人还发现,陆南河里那五艘番鬼炮艇,每天傍晚回下游三江口停泊,第二天早上才开回陆岸。小人认为,攻打陆岸的最好时机是清晨,趁夜渡河可以避开番鬼炮艇的锋芒。番鬼的炮台工事还没有建好,应该趁他们立足未稳,打他个措手不及,只要准备充分,进攻的时候越早越好。”

“好,你立了头功,从现在起你就是中营右哨帮哨了,以后就由你负责率队到敌后侦察。”初见莫荣新的时候,苏元春颇有好感,将他调到中营,又给了深入敌后侦察敌情的立功机会。莫荣新没有辜负他的苦心,圆满完成了任务。

第十四章 君命有所不受

莫荣新当了十来年兵毫无长进,今天从棚长提为中营帮哨,象是天上掉下金元宝,受宠若惊地跪下谢恩:“谢大帅恩典,大帅的大恩大德,小人今生难以为报,来世当牛做马……”

“好了,下去吧。记着,给老子好好干!”苏元春刻意掩饰内心的激情,在心中想象着出关后第一场战斗的激烈场景,他默默沉思了一阵,对董乔说,“通知陈嘉和元瑞马上来一趟。”出关以后,华小榄率大部分文案师爷留在关后幕府,负责沟通前后方信息,筹办粮草襄助营务,苏元春身边只带着几位随身幕僚。

董乔答应着出去了,苏元春收回思绪,把注意力集中到地图上。经历过黄飘惨败,他养成了深思熟虑的好习惯。人们说他是“福将”,他并无异议,他确实多次得到了别人梦寐以求的机遇,这就是命运。然而命由天定,事在人为,难道说死在黄飘的一万多名官兵,都是命里注定在那一天遇上噩运?那只是谋事不周酿成的悲剧,主帅无谋害苦三军,血的教训啊!

魁仔轻轻走进帅帐:“大帅,晚饭准备好了。”

“不急,陈总镇他们要来,叫伙房多炒几碟小菜。”苏元春掏出怀表看了一眼:天色不早了,陈嘉他们该到了吧?

陈嘉字庆余,祖籍福建诏安,六岁时随父母逃荒到广西,落户荔浦县马岭村,十七岁投身湘军。陈嘉武艺高强,作战悍勇,当年清军攻陷莲塘时率一哨人马作为先锋杀入大寨,身为亲兵头领的苏元春为掩护中炮重伤的张高友撤退,主动断后与陈嘉拼杀,险成刀下之鬼,幸有苏元瑞率众援手才得脱身。

张高友阵亡后,苏元春率部接受招安,当时陈嘉已经当了把总,如果不是天国之乱平息后裁军遣散,他的官职应该不在苏元春之下。同治七年,席宝田命苏元春回桂北募兵入黔,苏元春知陈嘉悍勇无敌,请他出山。陈嘉果然不负厚望,生擒了苗军首领张秀眉、杨大六等人,四年内连升六级,从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将,直至总兵,获得朝廷赏给的讷恩登额巴图鲁勇号。苏元春也因功获得一品封典,赐法什尚阿巴图鲁勇号,赏云骑尉世职,加提督衔并赏穿黄马褂。

中营哨官苏元璧悄悄走进,迟疑地问:“大帅,要打大仗是吗?”

苏元璧是苏元春的堂弟、苏元瑞的胞弟,在他心目中,苏元春是完美无缺的人生偶像。他还在吃奶的时候,这位堂兄已经屡建奇功,而自己从军几年来寸功未立,靠几位哥哥凑钱捐了报效才当上千总,让兄长们象母鸡保护小鸡般护在翅膀下面。他做梦也在期盼,有朝一日能象大哥元璋、二哥元春和胞兄元瑞那样,靠自己的真打实拼搏取一身功名,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苏元春看着地图,头也不回地答道:“明天早上打陆岸。”

苏元璧鼓足勇气,红着脸说:“大帅,我想到营哨里去。”

“为什么?哥哥对你不好?”苏元春诧异地看他一眼。人们都说,元璧无论长相还是言行举止都有自己少时的影子,他很想象张高友悉心教诲自己一样,把他带成同自己一样的人。

“在中营没有杀敌机会,”苏元璧央求道,“小弟从军以后寸功未立,这个千总还是花钱买来的,见人矮三分……哥,让小弟去吧,打完这一仗,小弟还回中营伺候哥哥。”

苏元春想想也是道理:“好吧,等会我同你元瑞哥商量再说。”

苏元璧喜出望外:“谢谢哥哥!”

陈嘉和苏元瑞匆匆走入,苏元春道:“刚得到越南义军的情报,我想趁着番鬼立足未稳,十营兵马同时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