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天津谈判结束 (第1/2页)

好书推荐: 一步惊仙 乱世大商人

“怡亲王,今天我们的要求也提出来了,至于答不答应,你回去禀报了你们皇上再说。” “今天我带你们出去走走,看看我们英法联军的海军。” 怡亲王也不知道克灵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跟着克灵顿走了出去。 克灵顿带着怡亲王他们来到了码头。 “怡亲王,来看看我们英法联军的援军,个个都是精兵强将。” “实力一点也不比之前的军队差。” “额尔金名爵在火力不足的情况下,能击毙贵军近三万士兵,你说我们这支军队,火力充足,现在又有军舰火力支援,你们天津的这些军队能是我们的对手吗?” 怡亲王看到面前的这些三层高的木质帆船,上面全是大炮和英法海军。 和大清的八旗老爷兵完全不一样。 怡亲王已经没有了曾经的趾高气扬,其他的大清使臣也偃旗息鼓,不得不说这支军队的确强。 他们要回去请示一下咸丰,看看咸丰的意思。 怡亲王带着大清的使臣们回到了僧格林沁的中军大帐。 僧格林沁不用怡亲王说, 他就知道英法联军的援军已经到了。 英法联军的援军这次是大张旗鼓的开入港口。 目的就是震慑大清。 僧格林沁皱了皱眉,前面和英法联军八里桥大战,已经将他手下的精兵消耗一空。 最近调来的两万蒙古骑兵,无论是战斗力还是经验都不足。 如果继续打,就得看李鸿章手下的两万淮勇了。 怡亲王将第一次谈判的内容如实写了一封奏折,让人快马加鞭,交给咸丰帝,看他如何处理,给进一步的指示。 咸丰皇帝这一次也被打怕了,他也知道自己的精锐部队,在这一战被消耗一空。 如果不是英法联军的辎重部队意外被毁,还有李鸿章及时赶到,后果如何不敢想象。 看完奏折的咸丰皇帝重新任命恭亲王为谈判大臣,负责这一次谈判。 咸丰帝也提出了要求,可以赔款,但不能要求过高。 毕竟大清这次是战胜国。 也可以释放俘虏,但是俘虏不进行赔偿。 可增加通商口岸,但不允许英法联军在北京驻军和增加大使馆。 另外最好是不割地,说出去太不好听。 咸丰帝这次是让自己身边的大总管传旨给恭亲王,上面这些条件都是口头带给恭亲王。 他自己不想给史官留下把柄,这个肯定是会被载入史册的。 作为一个战胜国,被逼成这样,也实属丢脸。 恭亲王接旨之后。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仗打的,明明打了胜仗。 还要赔款甚至割地,做啥皇帝都不让他参与,卖国的时候想起他来了,这名字一签,自己的名声就算臭了。 历史上鬼子六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恭亲王接旨后就起身去了天津,和英法联军二次谈判。 这次不止是英法联军,还有美利坚和俄国以及小日本等国家的大使一起见证。 实际上就是给大清压力,驱使他们签不平等条约。 恭亲王和英法联军多次谈判,有时候甚至是争得脸红脖子粗。 这哪儿像谈判,就像农贸市场大妈们买菜一样。 热闹的不行。 其他国家大使们还是很公正的,只帮英法谈。 这一碗水端的平平的。 最后在恭亲王的以理据争下,将这次谈判谈结束了。 最后的结果咸丰帝还是满意的。 条约规定! 第一、释放英法联军俘虏以及被抓大使。 第二、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的有效性,并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第三、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 第四、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使得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 第五、清政府同意开放大连为商埠。 第六、赔偿两国共400万两白银。(原历史赔偿800万两。) 这个条约一签,正式有效,大清这边赶紧凑钱,将英法联军请走。 李鸿章他们这些将领看到明明打胜仗了结果还是签了一份不平等条约,一肚子的火没地方发。 尤其是李经孝回到了西昌,得知第二次鸦片战争落下帷幕了。 尤其是签的不平等条约和历史是如此相似。 可明明这次大清国是打了胜仗啊。 简直太丢人了,这就是落后要挨打。 但李经孝这次为华夏守住了圆明园,这可是无数钱财换不回来的瑰宝。 他感觉这次出去自己还是值了。 咸丰帝看着谈判结束了,也想回京城了。 只是肃顺一党想着各种法不让他回去。 咸丰帝现在身体每况愈下,已经没有多少日子了。 自己在这里把他熬死,他就很有可能成为顾命大臣,皇子还那么小,以后不是被他玩弄于鼓掌。 所以他们想着各种法不让咸丰回去。 恭亲王签了合约后也老老实实的回到了自己恭亲王府,躲在府里哪儿也不去。 外面已经有人在给他编童谣了,骂他是卖国贼。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这个国家和咸丰的问题,他也就是一个背锅侠。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这次僧格林沁亲王和李鸿章毕竟打了胜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