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1部分 (第1/4页)

恐龙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零点书屋www.luebin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时的尚书令王元澄汇报说,民间用布帛粮食代钱,多有不便:“用布帛不能一尺一寸地剪开,用粮食则给百姓增加负担。”人民之所以不用钱,是因为钱币的供应量不足。他建议,应该准许民间放开使用前代的古钱、旧钱。

他这用心是好的,但是没有估计到效果——只要是个钱就能用,那钱制就太杂了。钱一杂,老百姓不好辨认,不法分子就该乐了,又是私铸的好时机来了!

这之后,私铸果然如烈火燎原。史书记载,当时私铸的劣钱,“徒有五铢之名,连二铢都不到,薄得比榆荚还甚,一穿绳子就破,放在水上,几乎不沉。”

民间把这样的钱叫什么?叫“风飘”、“水浮”!(见《魏书》)

还有从南朝流过来的劣钱,像“鸡眼”、“綖环”之类,也都跟着凑热闹,就是法令也不能禁止(似今日扫黄之徒然)。

北魏的一部分后来东迁,把都城迁到了邺(今河北临漳),改称“东魏”,不久就被“北齐”取代。

北齐的都城仍在邺,开国后铸过一种“常平五铢”,分量很足,是北朝难得的好五铢钱。

可是到了北齐第二代皇帝,私铸就又猖獗了,仅在邺城使用的“常平五铢”,就有四种颜色,这中间有三种肯定是伪币。河南一带就更甚,过量掺铅掺锡的假钱公然流行。

北魏还有另一支留下来没有迁移,也成立了新政权,改叫“西魏”,不过只传了三代,就被新起的“北周”给灭掉了。

北周的气势比较猛,铸起钱来,下手一次比一次狠。一开始它铸的货币,叫“布泉”,价值是一个当五铢钱5个。

流通16年后,又铸“五行大布”,一当布泉十,也就是一个当五铢钱50个。

后来又把布泉废除了,5年后又铸“永通万国”,一当五行大布十,也就是一个当五铢钱500个。

——都是一个规律,一开始还有所收敛,让你扑腾个十多年,养肥了,就开始狠狠抽你的血!

不过,北周的皇帝和钱署署长,大概都是极富审美意识的人,铸的钱非常精美。

它这三种钱,就是现代收藏界有口皆碑的“北周三品”。其中的布泉和王莽铸的布泉同名,但是很好区分。想收藏的哥们儿可以记住:王莽的布泉略大一些,篆体“泉”字中间的一竖是断开的。

“永通万国”就更牛,被公认是魏晋以来各种钱中“最牛”的钱。它的外廓非常凸出,钱肉很厚,钱文是一种“玉箸篆”字体,但是又有一点“铁线篆”的味道,堪称钱文书法中的*。

这枚罕见的古代好钱,在当今的收藏市场被爆炒,有价无市。有生之年你要是能亲眼目睹一枚,那就烧高香吧。

但是,钱的质量好,这只能是后世收藏家的福气。钱大而不足值,则是当时人民之祸。这个,我想大家都能分得清了。

把钱命名为“永通万国”,从北周的本意来说,是想让这钱不仅能永远流通,而且能在许多国家都流通。

想得美呀!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永通万国”铸造的第二年(580年),铸造这个“全球货币”的宣帝宇文赟,就因荒淫过度一命呜呼了(严重透支),年纪才22岁。

第七篇 南朝四百八十寺富得流油(10)

继位的静帝年幼,才8岁,大权落在宣帝皇后杨氏之父杨坚手里。一年后,杨坚老爷子一脚踹掉了皇位上的外孙,代周称帝。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隋文帝了,一个统一的大隋朝就此建立。

南北朝,完了。

古代的和尚也是金融工作者

下面再来看看南北朝的信贷事业,这一时期的信贷工作,是相当有创造性的。

从史籍上来看,总体还是南朝为老百姓赈贷和免债的记录比北朝多,尤其免债的次数相当多。北朝的情况,也许是史官没有尽职,反正看起来很一般。

南朝刘宋的第三个皇帝,是宋文帝刘义隆。这也是一位少见的好皇帝,他在位期间﹐提倡文化,整顿吏治,清理户籍,尤其重视农业生产。元嘉十七年(440年)﹑二十一年(444年)两次下令,减轻或免除农民积欠政府的“逋债”。

逋(bu),就是拖欠之意。

不是还不起钱吗?免!

史家称他的统治时期为“元嘉之治”——难得呀!

后来宋、魏爆发大战,老百姓被殃及池鱼,损失惨重。宋文帝又下令优厚贷给百姓钱粮,以恢复家园。

梁武帝在

《说钱》 第1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